一年一度的上元節終于來了,和南宋的臨安城比起來開封確實更熱鬧。因為它大,街道也更寬闊,熱鬧起來真有點巴西狂歡節的勁頭兒。
滿街都是人,天還沒黑沿街的商戶、住戶、政府機關就忙不迭的把各自懸掛的燈籠點了起來,就好像今天的燈油都免費似的。
駙馬府也一樣,不光要點燈,還得盛裝出行,因為駙馬兩口子受到了大宋皇帝的邀請上東華門觀燈。
這要放在后世,就是受邀與****一起登上**城樓的待遇,所以必須早去,總不能皇帝都到位了駙馬才姍姍來遲,這也太不懂事了。
所以洪濤盡管很煩穿得這么窩窩囊囊,脖子上還得掛著個狗牌,但也半個不字沒說,像具服裝店里的塑料模特似的,任憑幾個女人一頓折騰。然后面無表情的上了馬,在兩隊禁軍的保護下浩浩蕩蕩殺奔西華門。
現在洪濤有了腰牌可以隨時進入皇宮,除了內朝之外隨便走。既然是去東華門,那從西華門穿行最近。
繞行也不是不能,那恐怕就得再提前一個時辰出門了。這一路要經過開封城內最熱鬧的兩條街道,想一想都讓人頭疼。如果光是騎馬也就罷了,后面不是還有公主的車嘛,堵車這個詞兒肯定也不是后世才有的。
就和后世里參加重大活動差不多,車馬是不能太靠近會場的。按照身份不同,停車場的距離也有差別。
駙馬的等級在皇親國戚里并不是很高,但架不住長公主有個很疼她的皇帝哥哥,所以洪濤也跟著沾光。他可以騎著馬一直走到東華門下,算是距離會場最近的停車場。
本來洪濤以為自己提前了一個小時抵達已經很低調了,沒想到此時的停車場里已經快滿了,到處都是豪車,規格一點不比自己這匹御賜的棗紅馬次。
既然是豪車,不是用來作戰的坦克,車的性能就不是主要,外觀、內飾才是重點。從這兩點上來講,洪濤這匹御馬就很不夠檔次了。
宋代的富貴人家和高官還是比較愛顯擺的,他們不僅喜歡好馬,還要弄一具好鞍。什么鞍具算好鞍呢?必須是原州產的。
原州隸屬于秦鳳路,是北宋最靠西北角的省份,和西夏交界。大概位置嘛,洪濤還沒太搞清楚,因為宋代的地圖比例尺有點失調。估摸著應該是在蘭州以西300公里左右,差不多算是后世甘肅和寧夏交界的區域。
先不管它到底在哪兒吧,原州人最善于制作馬鞍。鐵銜、蹬,水繩、隱花皮,作鞍之華好者,用七寶鈿廁,費直數千緡。
這是長公主的原話,別的需要蓮兒給翻譯,但最后一句洪濤聽明白了,高檔的原州馬鞍價格是幾千貫!
一具馬鞍就頂飛鷹社和寶繪堂大半年的利潤,洪濤是真不太明白好在哪兒,難道說騎上它可以增加馬術屬性?
但光有原州馬鞍還不算豪華,上面得加個墊子。冬天用毛的,叫紫線座;夏天的用藤編的,曰阇婆篻。不管是軟墊還是草席,沒個百十貫也拿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