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不敢保證打仗總是贏不會輸,所以這個問題是切實存在且必須予以解決的,否則一窩蜂和大馬蜂就算再厲害十倍也沒法用。
“呂大人有所不知,此箭只要射出百不存一,或燒斷或折斷,除箭頭箭羽可回收,無可用之物。若想仿造有二物不可或缺,其一是精鋼箭頭與軟鐵箭羽、其二則是箭身竹筒內之火藥。就算蕃人可以鍛打精鋼熟鐵,成本也是我朝十倍百倍,然沒有合適的火藥配方,換成純金打造也是枉然。此配方除下官之外無第二人知曉,待配方完善之后將交與陛下妥善保管。”
這個問題洪濤早就考慮過了,這也是他非要使用竹子做為箭桿的主要原因。如果換成更為堅固的木桿,確實有一部分箭矢是能回收利用的,但這樣做的成本更高。
筆直纖細的梢竹淮河以南地區廣泛出產,也沒什么大用,除了運費之外基本等于不花錢,且比木桿加工簡單,還能方便的在中空的竹節內灌入鐵砂調節重心,不如拿來做為消耗品。
“呈上幾支來……”看到眾臣都提問完了,駙馬也一一作答,皇帝終于發話了。
“不曾想簡陋之物卻有如此威力……”隨著幾支大小箭矢分發到眾人手中,司馬光又有感慨了。這可能不是他一人的想法,只是嘴快而已。
這幾支箭確實顯得有些簡陋,尤其是箭桿的竹節許多都沒有經過打磨,摸上去還扎手呢。除了箭頭的百煉鋼確實是好東西之外,扔大街上估計都沒人撿。
不要說與禁軍使用的制式裝備比較,就算市面上老百姓隨便都能買到的黑羽箭、白羽箭也要比它精致的多。
但事實在這兒明擺著,不管黑羽箭、白羽箭還是禁軍的制式箭矢,和駙馬這些破**起來效果都快不值一提了。
“此物消耗甚大,如全力發射呼吸間就有數萬支,下官認為能省一文是一文,積少成多亦。”
如果此話是彭大的說的,準會被駙馬臭罵一頓。司馬光肯定不能罵,那也不能干聽著。殺人武器還要個毛的好看,只要能把人弄死不就完了。文人就這點不好,太感性,臭講究太多。
“都尉所言深得吾心……”司馬光聽沒聽出來駙馬話中有話不清楚,反正王安石聽出來了。
現在他雖然已經和司馬光達成了某種默契,不再是針鋒相對的政敵,但能擠兌一句的時候也絕不會只說半句。
演習到此并未全部結束,洪濤還要讓這些喜歡運籌帷幄于千里之外的口販子們見識見識什么叫戰場的殘酷。
他讓禁軍士卒把牛車上所有的一窩蜂和馬蜂窩全都卸了下來,總有二十多具,然后一字排開,統統瞄準那群倒霉透頂的牛羊來了個齊射。
幾十支和幾百、幾千支火箭的發射場面真不是一個級別的。看著一股股白煙升起、一道道火焰竄出、一聲聲尖嘯掠過,臺上的人雖然聽不到牛羊的哀嚎,卻能想像出此時的慘狀,腳步都不由自主的向后退了退,好像離太近也會受傷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