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一出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家很難接受這個現實,怎么兩個手下敗將幾年不見就突然敢犯上作亂呢,不是說他們都被打服了嘛?
就算不服也不該是目前的狀況,朝廷的軍隊呢?怎么還能吃了敗仗,這不科學啊。當年涼王可是帶著幾千人就把西夏打殘,幾萬人就差點把遼國皇帝抓回來啊。
但大家都習慣相信真理報和福州日報的消息,沒一次不準的,這次顯然也不是吃飽了瞎說,誰會拿這種事兒開玩笑呢。
果不其然,沒過幾天福州日報也出加刊了,題目雖然不一樣內容卻差不多。而且這次福州日報沒再和真理報對著干,而是從另一個角度剖析了戰爭的全局。
先把朝廷里目前比較實力派的將領都挨個點評了一番,然后很尖銳的指出,想靠這些人來打贏戰爭怕是沒啥希望,最保險的選擇就是讓涼王出山。
在文章最后還加上了幾條民眾來信,總部位于廣州的豬八戒旅行社、總部位于明州的順風郵局和順風鏢局、總部位于福州的糖業集團、總部位于大名府的農村供銷社;還有明州、漳州、臺州等一干海商社團組織,都決定響應涼王的號召為國出力。
他們除了捐錢之外,還承諾只要有符合新軍招募標準的人,就可以到這些組織在各地的分支機構報名。一文錢路費不收,保證既安全舒適、又快速便捷的把人送抵長江學院碼頭。
只要送去的人被錄用,為國出征回來工錢全部補發。殘了死了也沒關系,家眷全由這些組織供養,該安排工作、該上學全部優先。
并且喊出了一句口號:絕不能讓保護家園的英雄流血又流淚!
這下就熱鬧了,每天都有人不停的從四面八方涌向這些店鋪、工坊,有些人是真的參加過新軍或者工程兵,有些人干脆就是被報紙扇呼得熱血沸騰,打算來應征入伍報效國家的。
還有些人的初衷就不那么單純了,在他們看來只要是個人跟著涼王出征就不會輸。既然廂役里的老弱病殘都可以,憑啥自己就不成呢?
一旦凱旋歸來必須好處多多,比如說去工錢很高的作坊、商鋪里混個職位啥的,總比考長江學院容易吧。
不管是熱血沸騰的年輕人還是心懷鬼胎的投機者,都小瞧了這些敢率先出聲的組織。他們看起來哪兒的都有,其實都是促進社和山川督查院的下屬單位,還有就是聯系非常緊密的外圍機構。
誰符合條件、誰不符合條件,問幾個問題就清楚,合格者才會分批上船上車送往長江學院,不合格的好言相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告訴他們涼王目前已經很忙了,您就別再去給他老人家添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