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不必多慮,本王當年跟在姑丈身邊只是一名士兵,還是新兵,連上陣的機會都沒有。姑丈說在戰場上只有軍人,沒有王侯將相。王老將軍還曾教授過本王排兵布陣之法,可惜姑丈不讓學,說以后的戰爭用不上。但王老將軍的教誨本王一直銘記于心,他說涼王是大宋的棟梁之臣。”
趙傭剛抵達應理城的時候,見到王厚也挺詫異的。沒聽說甘涼路造反啊,怎么這位朝廷的封疆大吏也跟著新軍一起混了呢?
接觸了幾天之后才明白,合算這位是被姑丈誑來的,處境比自己還尷尬。進而就明白姑丈為啥要乘車而不騎馬了,什么屁股上長了火癤都是瞎話,真實的目的就是讓自己和王厚有更多單獨相處的時間。
這么做的原因趙傭也猜到了,當年涼王在燕山和自己分手時就說過,要獲得別人幫助就得自己努力,假如自己都不努力拼的話,別人再怎么努力也是枉然。
這就是一次考試,看看自己到底愿不愿意努力自救。愿意嗎?當然愿意了,大宋江山是父皇留給自己的,既然宸娘都能當女王成就一番事業,憑啥自己就得當一輩子廢物王爺呢。
以前不爭那是因為年紀小、勢力弱、情況不允許。現在有了姑丈撐腰,要是還不打算爭一爭,那就真沒機會了。誰愿意坐等著被別人弄死呢,姑丈說的對,人在朝堂身不由己啊。
“殿下可知朝堂之兇險一點不比征戰弱,當得了統軍之將,未見得能統領朝堂。”自己老爹這番話王厚也聽過,不能說全部認同,核心內容還是同意的。涼王確實有本事,縱觀朝野上下無人能敵。
但他也深知當皇帝不僅僅是有本事就可以的,齊王的心氣高可經驗不足,前景并不是十分樂觀。假如費了半天力氣換一個皇帝很可能不如原來的,那還換個啥勁兒呢。
而且自古以來就存在主少國疑、尾大不掉一說。涼王越是能力強,齊王的前途就越暗淡。王厚從骨子里就沒有過一絲一毫換皇帝的思想,臣子可以換,難道說皇帝也能換,太大逆不道了。
“王將軍覺得甘涼路如何?”趙傭豈能聽不出來王厚話中的潛臺詞,人家是嫌自己威望不夠、經驗不足。
這玩意光靠嘴暫時沒法解決,但說服工作還得做,要是連一個將軍都擺不平,自己就真是無能之輩了,皇帝當不當也確實沒啥可爭的。
“……若是沒有戰事、不再反復,塞上江南指日可望……”這句話說到王厚的軟肋上了,他也明白齊王下面要說什么,可事實就是事實,不承認也不成。
“如何才能不反復?朝中對甘涼路新政一事議論已久,要是沒有西夏人南侵,怕是已經下手了吧?”只要承認事實,那就好辦。
“……朝中的事兒下官還不太清楚。”這次王厚說得很是含糊,他心里也明白,自己這個經略安撫使在甘涼路不知道得罪了多少朝臣,雖然還比不上當年的駙馬王詵那么惹人嫌,仕途也算走到頭了。
有時候自己也想不通,為啥明顯對國家、對百姓有利的政策,就是會有那么多人反對呢,難道他們都看不見事實嗎?
“本王以為全天下都該如甘涼路一般,父皇曾經和本王說過,涼王永不會有負皇家,本王也深以為然。”其實趙傭自己也不太明白姑丈說的那套東西,而且對當一個說話不太算數的皇帝有抵觸。
但又覺得吧,既然宸娘那樣精靈古怪的性子都愿意這樣干,說不定還就可行。其實他沒搞懂一件事兒,人總是有習慣思維的,三觀成型時受到的影響一旦生根發芽,這輩子都難以抹除。
“……下官愿秉先皇旨意,奉賢者為尊!”話都說到這個份兒上了,王厚知道躲不過去。在涼王那兒可以打馬虎眼,到了齊王這里真沒法推諉,必須選邊站隊。
不過他耍了個滑頭,只承諾秉承先皇旨意,這不違背他的宗旨,奉賢者為尊也是圣人教化。但是不是賢者,那還得走著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