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孩子、產業,如果問大部分太監最想什么,這三樣肯定排名三甲。自食其力,如果問大部分太監最缺什么,只會有這個答案。洪濤一次性都給畫了出來,咬不咬就不管了。
歷廉在應理城總共待了不到一日,第二天上午拿了洪濤的戰報就出發了,但目的地不是蘭州而是涼州。
他真要去甘涼路看看,洪濤提供了借口和方便,比如說到了涼州才能找到順風鏢局,正好有一隊箱車要去涼州運送貨物……
其實歷廉都不用到涼州就能領略甘涼路的風采了,他剛走了不到二個時辰,應理城就迎來了第一批投資者,甘涼路的商人和拓荒民。
俗話講近水樓臺先得月,自打湟州銀行發布了新的投資項目,稍微有點商業眼光的人就知道涼王要做什么,他又要像重建涼州一樣重建興慶府。
啥地方發財最容易,甘涼路的人有切身體會,首推被涼王占領的地方。不管打成啥樣,哪怕城市全爛了,只要涼王想重建,一文朝廷錢糧都拿不到,也會很快發展起來。
至于說興慶府有啥商機,廢話,別人都能看到的還用等涼王開拓啊!琢磨這些沒用,趕緊想一想自己有多少錢、有多少人手,然后帶上錢、湊齊人手馬上趕路。一旦等內地那些腰纏萬貫的商人聞到錢的味道,就連熱屁都聞不到了。
“爹爹,是姬夫人讓孩兒來的,她怕這些家伙不懂規矩沖撞了您。”
這一波大概三百多人,有鮮衣怒馬的商賈,也有拖家帶口的拓荒民。但領頭的是個女子,年齡頂多二十,一嘴的關中腔,嘴特別甜,見面就認爹。
“你是三期的?”洪濤知道她是兒童團里的孩子,但真想不起叫啥了。別說現在想不起來,當年還在涼州時照樣認不全,見面先問的就是人家名字。
“王一二三!”
“哦……你可許了婆家?”可能是年紀大了,每次見到兒女,不管是親的還是養的,洪濤總是不由自主的想保媒拉纖。
“……女兒已經有了個丫頭,二歲,是姬夫人給主的婚!”王一二三聞言非但沒扭捏,還大大方方的自報家世,很自豪的樣子,看來對富姬給找的丈夫挺滿意。
“真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得,都當姥爺了,總不能空著手。去興慶府挑一百畝好地,算是為父給小外孫女的陪嫁。”
洪濤本來想把王一二三介紹給王十一當媳婦,肥水不流外人田嘛,不承想讓富姬先得手了,兒媳婦沒得到,還得貼出去一份大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