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七海進來時就是他在腦海中構建一套新體系模型的階段,平七海出去之后沒多久,老蘇同志就開始試著提問了,用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來糾正這套體系的形狀。
剛開始洪濤還能應付,純理論的東西有時候比實際更容易解釋,幾句大道理就能勉強混過去。但隨蘇軾對這套理論了解的越來越深入,問的問題也就越來越偏向理論聯系實際,然后洪濤就有點應付不過來。很多東西他也是一知半解,連大道理都無法自圓其說。
“先吃飯,吃完飯再繼續。子瞻兄又不急著去朝廷報警,遲上幾天無關緊要。”眼見自己要被問禿嚕,洪濤趕緊祭出飯遁。至于說飯后咋辦,他已經想好了,吃飯的時候多喝點酒把自己灌暈乎,今天就算躲過去了。
明天嘛……明天視察跨江大橋工程,北岸看完看南岸,多走走、多問問,一天恐怕都不夠用。后天……后天該帶著禁軍去拉練了,這是朝廷交待的正事兒,一點都不能耽誤。
再往后,洪濤覺得吧,能把未來三天躲過去就夠了,想那么遠沒用。蘇軾現在滿腦子都是問題,幾天之后有些事情他自己說不定就想清楚了。
想不清楚也沒關系,不是還有句理論聯系實際的話等著。到時候自己就和他說,我全告訴你你印象不深,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吧,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句話一出,蘇老頭會不會對自己納頭便拜,高呼老師呢?洪濤只是在心里想一想,過過干癮。
蘇軾肯定不會拜,拜了自己也不敢收。這位是個大嘴巴,否則當年也不會因為幾首詩差點讓神宗皇帝宰了,收了他就是揣著一顆地雷,說炸就炸。
但洪濤失算了,蘇軾并沒有干等著答案,他自己就行動了起來。不對,不是一個人,還帶著保鏢兼向導王小丫。
王小丫一出遠門,長公主立馬就讓兩個八嘎的手下跟著,還得配上幾名府里的特種兵和新軍。車馬用具更是周全,只許多不許少。
用洪濤的話講,蘇軾此種行徑才叫挾天子以令諸侯,一文錢不花各方面享受備齊,缺德帶冒煙!但他也沒轍,還得刻意躲著一老一小。
每次回家之前都先去長江學院問問鐘樓上的瞭望手蘇軾回來沒,沒有才敢大搖大擺進府。回來了就得繞到北面敲王十八小院的門,做賊一般從后苑溜回書房或者長公主的院子,第二天天不亮趕緊跑。
日子雖然過得不太順心,但勝在充實。每日在橋梁工地、長江學院、揚州北大營校場忙忙碌碌,回來還得和蘇軾躲貓貓,實在躲不過去了就絞盡腦汁回答一兩個問題,再找借口脫身,也是一種變態的樂趣。
轉眼夏天過去了,隨著一石石稻米送入倉中,忙碌了大半年的農戶們終于可以喘口氣了。今年的收成又不錯,除了天公作美之外,各州縣的農村供銷社功不可沒。
它們販賣的禾大壯和肥田粉確實是好東西,要能再搭配上幾戶、十幾戶、幾十戶一起勞作的農業合作社模式,產量還會更高。
雖然大家想不通為啥一家一戶的干活,用同一條河流里的水澆地、用同一個供銷社販賣的化肥播撒,最終產量會比不上合作社,但這不妨礙他們向往美好的事物。
很多村子還沒有合作社的人前來組織,農戶們自己等不及了,干脆派人去最近的合作社里取經。光看會聽懂不成,再把家里在學堂念書的孩子也帶上。
凡事兒都要落在紙面上才踏實的道理他們也懂了,如何組織、如何管理、如何分配,合作社都有規矩。把這些規矩抄到紙上帶回來,才是重中之重。
回來之后就好辦了,相熟的幾家幾戶往一起湊湊就是個小合作社,趕上村里有德高望重的開明老者帶頭,或者干脆就是同宗同族,那就來個大合作社。摩拳擦掌的準備明年大干一番,再向老天多要幾斗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