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皇帝把大金國使節罵了一頓又趕了出來的消息時,洪濤正拿著一根小竹棍滿校場打人玩呢。禁軍的訓練過程非常慢,隊列什么的倒還好說,可是在作戰技術和武器使用上就太麻煩了。
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火槍兵,首先得不怕火槍。但在禁軍官兵里,多一半士兵光熟悉槍支就得小一個月,還不敢保證端的穩、不閉眼、不哆嗦。
很多禁軍士兵視火槍為怪物,有鬼神之力,凡人接觸多了會遭天譴、損陽壽,從心眼里就抵觸。一旦有了這種心態,他們能少摸就少摸,能不開槍就不開槍,訓練進度自然就慢。
好幾月了,第一批合格的禁軍火槍兵只有八百多人,其中不乏勉強合格的。要是把這些人也刨除,還得少一半。
面對思想上的頑疾洪濤是真沒什么好辦法,士兵們不是故意搗亂,只是出于從小對世界認知的自然反應,那玩意很難快速改變,急也沒用。
另外合格的禁軍火槍兵在洪濤眼里也是不合格的,還得繼續回爐至少一年。因為他們大多不識字或只識字不懂數術,根本看不懂槍支使用手冊和規章制度,更無法根據需要靈活計算射擊距離。
至于說作戰訓練間歇拆卸槍械自行保養、替換零部件、上油維護之類的進階課程,洪濤干脆就給免了,講了也是白講。
他也看出來了,這么訓練不是出路,也達不到目的。唯一的辦法就是以老帶新,把經過初步訓練的禁軍混編入新軍中去,讓他們和新軍士兵同吃同住同訓練,通過耳濡目染和群體效應加快思想轉變速度。
最好能上戰場去經歷幾次真正的火槍兵戰斗洗禮,人一到了生死邊緣很多執念就能放下,很多界限也會被突破,比平時訓練半年還好用。
可是他沒想到自己的想法讓上天聽見了,然后假手皇帝趙傭給實現了。問題是他還沒準備好北伐作戰,除了兵源緊張之外,國內局面正在最微妙的時期,無法全力出征。
此時出兵金國根本達不到一擊致命,只能向對方展示一下大宋的強大,以此換取幾年和平。但這么做的副作用很大,有可能會增加以后作戰的難度。
金國高層目前還不太清楚火槍兵的作戰方式,如果等自己準備完畢,就能憑借這個優勢一鼓作氣掃平整個遼東加上漠北,根本不給對方熟悉、研究、學習、模仿的機會。等他們搞明白了,基本也就無力抵抗了。
現在可好,自己先得帶著火槍兵去給敵人演示一下如何作戰,然后眼睜睜看著對方去研究、熟悉這種新式作戰理念。
等人家琢磨好了,找到了應對辦法,自己再想一鼓作氣橫掃碾壓基本沒可能,為此付出的戰爭代價要成倍的提高。
這一切完全因為皇帝的一時沖動,可洪濤還沒法公開責怪。趙傭再認同自己的理念也是皇帝,從小被灌輸了不少皇權天授的思想。
而且他也不是小孩子了,肯定不喜歡大臣的指責,哪怕是對的。什么從善如流、虛心納諫都是美好的愿望。任誰坐到那個位子上都會越來越自負、越來越容不得逆耳之言,除非他手中沒有絕對的權利。
現在只能祈禱趙傭的變化別太快,盡可能讓自己有機會把皇權一步步的剝離,這樣才能不傷和氣的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