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丈,為何析津府比開封城還高?”洪濤此次北伐排場比以往出征大很多,除了裝樣子之外,也確實有需求。
光大宋親王就帶了六位,他們里面除了趙倜和趙佖之外都沒有經受過軍事訓練,更不善于長途騎行,大部分時間都坐在車里,由平七海和衛隊負責照顧。
說話的這位是個十多歲的小伙子,長得挺清秀,是神宗皇帝的十一子,但模樣一點不像神宗皇帝,倒是和章楶、章惇兄弟神似,都屬于古人所稱俊美一系列的。
其實洪濤覺得自己也算挺英俊的,要不怎么會被皇帝妹妹看上呢。但是吧,這些年干的事兒太嚇人,致使大家一提起王詵首先就想到了屠城、晾肉干、滅國之類的戲碼,把相貌啥的都給忽略了。
“十一哥,這里是邊關重鎮,再往北不到百里就是金國,城墻不建的高大一些如何能抵御強敵。不要老纏著姑丈,過來!”
以前三個皇子跟在洪濤身邊是趙傭為首,現在趙傭當了皇帝,趙倜就成了老大,履行起了大哥和隊長的職責。
他一路上沒少幫著平七海張羅,要是沒有他和趙佖,這些皇子還真不太好伺候。幾個小的動不動就會哭,還有半夜尿床的呢。
“八哥,聽六哥說此城北面群山俊美,我們能去看看嗎?”挨說的這位十一子名叫趙佶,每次想起這個名字,洪濤就想抽出腰間的短槍把他腦袋打開花。
宋徽宗啊,沒有他北宋可能還沒那么快滅亡。他和他兒子還被金人抓走了,真是丟盡了漢人皇帝的臉。你說你治國不靈,難道還不會自殺,真是徹頭徹尾的廢物點心。
但是吧,真接觸起來,趙佶不但不讓人反感,還挺招人喜歡的。首先就是他好學,什么都問;其次就是情商比較高,說話招人愛聽,性格里也沒有什么太怪異的地方;最后還是那副人畜無害的長相,讓人提不起給一槍的念頭。
洪濤只是因為記憶里的事情才對趙佶有看法,實際上無時不在告誡自己,不要冤枉了這個孩子。他真不是天生的廢物,只是因為入錯了行,還不是自愿的,結果給制度背了黑鍋。
他不是個做皇帝的料,但是個當學者的胚子。詩詞歌賦樣樣全才,甚至自學了織毛衣毛褲,在后宮里逮著誰給誰織,不斷變化花樣,不好看都不往外送。
平七海車里就有他的作品,一件前胸有鯨魚花樣的毛衣,說是送給姑丈的禮物。洪濤自己就會織毛衣,還會不少后世的針法。但琢磨了好久,愣是沒琢磨透這種花樣是怎么織出來的,想來是趙佶的自創。
如果說這些手藝只算小技,趙佶還熟讀了算經和錢經,這一路上沒少提問。光憑這些問題洪濤就能得出結論,他理解的程度只比兒童團的孩子淺,超越了大多數宋人,就連王浩那樣的買賣人,在有些細節上也不如他。
而且他沒有老師解惑,只是拿著幾位哥哥的書自己看,時不常的能得到趙傭、趙倜、趙佖的指點。能自學到這個份兒上,不光死記硬背,還有深入理解和一部分假設,已經非常不易了,這玩意就叫天賦。
“去倒是能去,此時氣候也正合適,不冷不熱。但想進山就坐不得車,要換馬,有的地方還得步行,還有豺狼虎豹……”對于趙佶的未來洪濤已經有了大致想法,但最終的決定權還在他自己手上,兩條路任選其一。
要不就拜蘇軾為師,將來進入專門研究文學書畫的國家機構,后半輩子當個風流學者。要不就去長江學院攻讀經濟學,十年后大宋保不齊能出個趙大銀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