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年代標示海疆確實沒啥實質意義,但洪濤想得已經不是遠了,而是超遠。幾百年、上千年之后,只要大宋的史料不完全被毀,這份材料就是史實,有可能會對后世子孫產生很大作用。當然了,也可能沒用,在這方面洪濤一點不怕麻煩,哪怕只有很小的可能,他也會去全力爭取。
沒事兒下幾步閑棋是他的習慣也是愛好,這些棋子有可能閑幾年、十幾年,也有可能一閑就是幾十年、幾百年,甚至上千年。
但只要遇到機會,一步閑棋保不齊就能左右整個棋局,屬于投入非常小、收益無限高的大手筆,最能展示智商和眼光。
現在就有一步閑棋越上了舞臺中央,大宋和金國的儒州之戰結束四個多月,剛剛簽訂完儒州之盟,大海另一頭就亂了。
九月初,一艘大海船出現在長江口,向靜海縣令遞交正是國書,要求覲見大宋皇帝。來人自稱蔣之梁,字仲權,乃宋人之后,漂泊海外荒島自成一國。這次來覲見大宋皇帝,就是想認祖歸宗,求大宋賜封。
靜海縣令看著這艘大船怎么看怎么眼熟,當初往揚子鎮運送兵將的幾艘大海船不就是這個模樣嘛,那時候可沒說是啥海外漢人,而是掛著杭州錢家的旗號。
但這位縣令沒說什么,只讓船只現在靜海縣停靠,船上所有人等不許下船隨意走動,然后親自拿著國書騎快馬直奔揚子鎮攝政王府。
不管是不是攝政王的熟人,既然人家拿著國書來了,走的又是公對公的套路,那就別亂說亂想。現在的攝政王已經不是當初有名無實的涼王了,跺跺腳大宋、吐蕃、金國,包括高麗王朝都得晃,多這種嘴有害無利。
攝政王還真在,儒州之盟還沒正式簽定,他就從開封坐小船回到了揚子鎮,把接受開封民眾徹夜歡呼的機會全讓給了皇帝趙傭和一干新軍將領。
用他的話講,以后沒有影響國家安危的大事兒就不會在開封露面,也禁止在報紙馬上過多出現他的名字。大宋百姓只需要知道有個寬厚仁慈、勵精圖治的皇帝,和一干為國舍命、清正廉潔的將領、官員即可,光芒耀眼的人物太多反而不美。
現在朝廷的政務外交有總理府統領、軍事安排訓練有樞密院和兵部管轄、生產建設工部已經遞交了三年計劃并得到皇帝批準,官制改革、軍制改革正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他這個攝政王已經無政可攝,也不打算給大家添亂,所以回家與妻兒團聚才是正路。
可是誰也沒真的相信攝政王不理政務了,尤其是揚子鎮以南的各州府,但凡是有公文往開封送,必然要在揚子鎮聽一下,先去拜見攝政王,哪怕挨頓罵趕出來,這個環節也不能丟。
洪濤也沒裝孫子裝得那么徹底,來了就接待,說完事該干嘛干嘛去,要意見沒有,想蹭飯更沒有。但靜海縣令例外,因為洪濤正在等這份國書呢,親自出門迎接,還手挽手聊著噓寒問暖。
“陛下登基以來,賜封了吐蕃新王,成了金國的兄長,再來個宗藩之國,四海升平、萬邦來朝,于縣令,這可是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好事兒啊。你不該來揚子鎮,應把此事速速報于朝廷官家,保護好他們的安全,大功也!”
國書都不用看,蔣二郎還能寫出啥好玩意。不對,這玩意寫得肯定不錯,因為是許東來替他寫的。現在許東來除了學院副校長、真理報主編之外,還進了總理府專職教育發展部長,不一定能比蘇軾寫得花團錦簇,但也算得上大家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