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去的意思就是幫他拿拿主意,把王家的未來托付給一個靠譜點的子女,實在不成就從王杉、王敦兄弟倆之中選一個。目前這兩個孩子都在明州大宋水師里任職,著手建立第一代大宋海軍,也算是事業有成。
可是吧,短期內還真走不開。高麗是被滅了,金國也不敢輕舉妄動,但不意味著蔣二郎和蕭巫納就能安枕無憂。
畢竟那也是個人口小二百萬的國家,濟州島的居民連日本雇傭兵都算上不過七八萬,哪怕百濟后裔還有十多萬,離二百萬這個數字也相差太遠。
咋辦呢?沒什么好辦法,只能移民。用最缺德、最殘忍的方式誘殺了忠于高麗王室的十多萬人只是第一步,現在做的是第二步,從幽州境內收攏契丹族人往高麗送,蕭巫納親自帶人進入了金國,同樣也是去聯絡契丹族人,然后再通過各種辦法由大宋北方各地入境,轉道前往幽州,集體坐船渡海。
這事兒吧,促進社開會通過了,但朝廷里基本不知道,包括皇帝趙傭。沒法明說,從金國來的契丹族人還好解釋,可是幽州的契丹族人呢?他們現在都是大宋子民,把大宋子民送到外國去算怎么回事兒啊,不管他們自己樂意不樂意,都沒法張嘴,只能悄悄進行。
能在幽州只手遮天,給這種賣國行為打掩護的只有洪濤自己,他人在,金國兵馬就不敢動,幽州當地官府也不敢瞎打聽。他人一走,這件事兒幾個月之內就得露餡,到時候還得和皇帝解釋這么做的用意,就算皇帝通情達理能權衡利弊,可這份隔閡就落下了。
那兩支海東國的船隊就是人販子,二個月之內就已經運走了八萬多人,其中大部分是契丹族人,少部分是幽州漢人,還有一部分是其它少數民族。
為什么有幽州漢人愿意跟著契丹人走呢,洪濤能理解,也支持他們的選擇。他們說是漢人,可上百年都和北方游牧民族一起生活,除了血統之外,已經完全變了,不適應漢人的傳統生活習慣,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和南方遷徙過來的拓荒民發生沖突。
與其再花費幾十年時間把他們硬掰過來,不如就放人家去過想過的生活,強扭的瓜不甜,從而引發的民族問題更麻煩。
另外洪濤還有點私心,就是怕蕭巫納一家做大,必須也得給蔣二郎增加點籌碼。不光現在,以后只要有機會,西南各省的漢人也得往蔣二郎那邊塞。
不管是不是真漢人吧,只要一到陌生環境,數量不占優了,立馬就能抱團取暖、一致對外,也不再提誰是真漢人、誰是假漢人。到時候海東國的主體人群依舊是高麗人,但統治階級是契丹人和漢人,夾雜著耽羅人和日本人,這樣就挺好嘛。
堂堂大宋攝政王、新政的設計師,光窩在幽州給蔣二郎當人販子?別說耶律詵是兒子,就算是親爹洪濤也不會心甘情愿,他不是常說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嘛,這次該輪到他自己發揮最大功效了。
練兵?不用,現在新軍的訓練完全由兵部負責,不允許再有人私自練兵,哪怕是洪濤也不成。
修路架橋?也不用,這筆經費全都劃入了工部,哪兒該先修、哪兒該緩建有整體規劃。民間私人出資也可以,但必須獲得審批,以免和整體規劃沖突。不是說路修的越多越好,而是要追求實用效率,哪怕是民間資本也不允許浪費。
建廠?哎,這事兒靠譜,幽州路的礦產資源和農業資源還是不錯的,這些年也正在逐步利用開發。比如說道州石城、奉圣州的文德附近的煤礦,道州望都、盧龍、檀州的鐵礦,析津府往南的廣闊平原地區,河流縱橫水源豐富,除了開墾農田之外,還是種植棉花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