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這種慣例更慣例一些,此后的三個多月時間,因此事而引咎辭職的地方官員從高官到縣長不下十幾位,在朝野上下引發了很大震動。
原本大家只是覺得新政下的官員不好干了,沒有太具體的上官可以奉承,政績好壞、升遷與否、工資待遇高低并不是誰說了算,而是誰們,弄虛作假的難度和成本大幅度提高。
這件事一出,所有官員心里都不由自主的一抽抽。合算以后當官也得要臉了,犯了錯沒法再互相包庇,不光不能包庇,還得主動辭官,辭晚了就得被報紙弄個灰頭土臉、聲名狼藉。
也不光是官員難受,想當官的人也得琢磨琢磨,權利受限、責任重大、不能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官位,到底該不該去玩了命的爭奪呢?具體數字沒人統計過,但按照人性推論,肯定有一部分人不再把當官做為人生的第一要務。
相比當官而言,去干點別的好像更容易成功,尤其是當商人、農場主、工坊主的地位越來越高,很多時候比官員還風光、比官員還氣派。
有關攝政王引咎辭職的討論從官場到民間,沸沸揚揚到了初夏還沒結束,由此引申出來的問題更是數不勝數。各大報紙算是有活兒干了,極盡挑撥之能事,生怕話題冷落下來影響了發行量,挖空心思的四處找人寫文章加溫。甚至有膽大的還找上了攝政王府,打算花高價求攝政王也來一篇。
哦,不對,不是攝政王府了,應該叫涼王府,攝政王已經涼了。皇帝倒是沒落井下石,親自下旨表彰了王詵的種種功績,還把揚州城外的一座皇莊賜給了涼王府。
此時民間風評對這位忠奸難辨的涼王也稍稍好了些,百姓總體上講還是善良的,尤其是中國百姓。他們是給點陽光就燦爛,總覺的因為死了幾個屁民就讓如此高官辭職已經很值了。
殺人不過頭點地,歷朝歷代王子犯法與民同罪都是個美好的愿望,從來也沒實現過,現在稍微靠譜了一次,該滿足啦,還要啥自行車。誰要是再在此時死咬著不放,反倒會被大眾認為人品不好。
洪濤呢,也算會做人,他還真收了四川日報的潤筆費,親筆寫了一篇文章,題為:他們才是受害者,請善待,并引以為戒!
文章里的他們,就是那些被湟州會折騰過的地主、士紳和自由民。請善待,除了要求朝廷個公開為這些人平反昭雪,還建議朝廷建立國家賠償制度,專門用來補償由朝廷錯誤律令引發的生命、財產損失。
引以為戒,說的不光是朝廷,還號召社會各界一起行動起來監督官府的做為,再遇到此種情況千萬別忍著,當地官府不作為,那就和官府斗,只要不犯法,用什么方法都是合理的。
這篇文章一經刊登,四川日報的東家朱八斤都快把嘴笑歪了。報社里每天連軸轉,人歇機器不歇,印多少賣多少,全國幾乎所有的報紙都引用了這篇文章。
雖然此時還沒有版權專利一說,但誰引用的時候也得著上轉載自四川日報這么一行字,得不到實惠得點名聲也不算虧。報紙的受歡迎程度越高,發行量就越大,發行量大了,廣告費用就多,最終還是大賺。
有人高興就有人不高興,王二她們就是不高興的那群人,當然還有皇帝。議事會剛剛建立完畢,能不能成功、管不管用誰都還不知道呢,現在朝廷上下忙的后腳跟打腦后勺,您不給幫忙也就算了,怎么還給朝廷添亂呢。
國家賠償!上嘴皮一碰下嘴皮說的容易,這筆錢從哪兒來?新增加的機構該如何運行?誰來評定是否該進入國家賠償程序?賠償的額度又該按照什么方法計算……這可都是未知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