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聽說南音想賣糧食,便直接吩咐齊格道“朝廷直接買下她的所有糧食,這事兒就交給你去辦。”
齊格問“那這價格”
“按當今市面上的糧價,再加兩成。”康熙十分干脆道。
齊格反而是猶疑的那個“圣上,這是否有些不合規矩”
朝廷會出手平抑糧價,回收市場上多余的糧食時,從來都不會出高價的。有時候官府出面,給的價格還要比世面上的價格低兩成。康熙現在竟然給高了兩成,以前可沒這個先例啊。
康熙似笑非笑地看向齊格,問“你是在懷疑朕的用意”
齊格忙抱拳作揖回話道“臣不敢,只是這收購糧食,還要去戶部要銀錢,若沒有個說得過去的理由,戶部手里的銀錢怕是摳不出來。”
康熙這才解釋道“南音捐的那部分糧食,雖說是捐給朝廷,卻只是經過朝廷的手,送到災民手里,我們不可截留。可是齊格,你難道不想要她的種子嗎”
南音種玉米種土豆的方式,康熙早就了解過了,確實是非常適合不同作物的種植方法。
可是康熙翻遍農書,并不覺得光是改了種植方式,就能讓糧食的產量,提升那么多,思來想去,最有可能的因素,還是出在種子上。
齊格一下子明白了康熙的意思。
買下南音的那些糧食,并不是像這批南音主動捐贈的一樣,直接分發給災民,度過此次地動之災,而是要作為糧種進行留存的。
這些糧種,哪怕只有南音莊子產量的五六成,對于大清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機遇。糧食的豐產,不僅僅是改善民生那么簡單,更是關系到國力的提升的,連在平叛這樣的事上,朝廷的底氣都能足許多。
“是臣這就去辦”理解了康熙的用意以后,齊格便沒有了任何疑慮,立馬就飛奔著去辦事了。
康熙背著手,佇立良久,他知道南音所用的種子非同尋常,曾經也生出過強烈的探求欲望,但這次大地動的事,給他提了一個醒。
世界上,神異的東西多了去了,不可能事事都去了解清楚,即便是身為帝王,也要有敬畏之心,不可以越界了。
所以,對于南音,康熙決定留些空間門給她。
而齊格離開養和殿后,養和殿的眾人,也知道了南音將莊子上所產出的一半糧食,都捐給朝廷賑災的事了。
這些人作為普通人,也更能體會普通老百姓遭災以后的難處,于是紛紛發自內心地夸贊南音道
“姑姑高義”
“姑姑不愧是姑姑,真了不起”
“那么多糧食,都夠一個人吃一輩子了吧”
“換做是我,我就沒法那么爽快地拿出來。”
對于這些夸贊,南音過了過耳就算了,并不放在心上,畢竟也不是為了別人的夸贊才捐的糧食。
不過,幾個小家伙對捐糧賑災的事,有些好奇,紛紛和南音問起了這個事情。
賽寶好奇地問“什么是賑災”
這個事兒,太子跟在康熙身邊,比其他孩子都明白,便解釋道“就是賑濟災民啦。每次遭了災,許多人就吃不上飯,沒地方住,就要朝廷給他們發放糧食,幫他們度過難關。”
這個解釋算得上是通俗易懂了,南音懷疑康熙也有意和太子解釋過這些。
幾個孩子聽了,都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