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與國,大勢力和大勢力(三王)之間的斗爭,才需要賈家成為仲裁者。
依然是以荊州為例,劉備和孫策下棋,劉備贏。
要拿回荊州,孫策表面答應,實際上拖著就是不還,這個時候,賈家才會動手,根據情況而定,選擇把孫策打一頓,或者將吳王一方勢力直接滅掉。
至于孫策說荊州原本就是他的,這種歷史遺留問題,賈家并不參與。
賈家負責保證棋局分出輸贏后,雙方事先的承諾得到實現,有人反悔就用暴力手段強制執行。
同時也保證這些大勢力不再起兵戈。
從大乾到大殷,三王之間,無論哪個因為利益之爭,不宣而戰,或者宣了再戰,都會被賈家懲罰,一視同仁,沒有區別。
至于懲罰力度,由賈家(唐洛)自由心證。
將來可能會定制出相關規則制度,現在就不必了。
現在由唐洛一言決之,沒有人會反駁。
經過好幾天的激烈爭論,大家勉強達成一些共識,同一事情的棋局,只能拒絕三次,對同一事件發起的棋局挑戰,一個月只能有一次。
對于這些大勢力來說,基本上是每半年左右一斗——當然,他們也可以選擇不斗。
唐洛不會勉強。
關于棋局的發起挑戰,拒絕這些約定,統一形成協定,名為“天下盟約”。
目前魏蜀吳、大乾、大鼎(三王、呂布)都參與到盟約中。
至于大鼎的傀儡皇室,并未派人參加,唐洛倒是不顧大鼎一方多個勢力的想法,宣布大鼎皇族也有資格參與“天下盟約”,期限為一個月。
給他們打開了一條路,至于能不能走出來,看他們自己的本事。
加入盟約,自然是有好有壞。
好處是不必擔心突然哪一天三王自立,聯手掀翻皇族。
壞處則是三王可以光明正大利用棋局,讓皇族退位。
不加入的話,三王對付皇族,唐洛不會管。
天下盟約勢力統治整個天下,唐洛仲裁天下盟約勢力。
實行間接管理。
盟約成立后,諸葛亮立刻向周瑜提起挑戰,爭奪荊州的歸屬權。
周瑜等人商量之后,干脆地答應下來。
開啟了“天下棋盤”的第二次棋道爭鋒。
這次的勝利者,是蜀王這邊的勢力,雙方棋手諸葛亮、周瑜的棋藝上的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奠定勝局的是雙方棋子之間的差異。
在蜀勢力,有著一個大宗師關羽在,單打獨斗的情況下,天然占據優勢。
諸葛亮贏下周瑜,最終奪回荊州。
可這次的勝利一方,并沒有露出任何有著喜悅的笑容,因為付出的代價并不小,甚至,太大了,大到超過奪回荊州一事帶來的利益。
五虎上將中,黃忠關羽兩人重傷。
其余三人輕傷,黃忠年事已高,這次受傷頗重,意味著以后基本上只能養老。
無法再和以前一樣獨當一面。
蜀方損失了一員老將,但也不是完全無法接受。
讓人無法接受的,是關羽的損傷。
關羽本是大宗師,實力超群,當年被呂蒙、陸遜聯手奪下荊州之時受了重傷。
其后的時間內一直再養傷,直到唐洛在大鼎“興風作浪”后才重新出山。
不過饒是如此,一直到現在,他的傷勢依然沒有徹底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