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面上頓時刮起了驚濤巨浪,恰好此時巨輪莫名破水,將船上的老國王吞噬進了海中。
從畫中跑出來的伊莎貝爾,第一次不惜失去畫框本體,也鼓起勇氣潛入船艙,鑿穿船底讓輪船沉沒,不愿讓尼莫落入他們手中。
因為被投海前的伊莎貝爾突然意識到,幾百年畫中少女生涯,讓自己習慣性接受人們的贊美和注視。
可尼莫的堅韌和活力,卻讓自己在羨慕欣賞的同時,知道了真正想要改變命運,必須依靠自己的勇氣
結果抱著必死之心的伊莎貝爾從水中冒頭出來時才突然發現,自己獲得了無比健康的身體,再也不需要定期回到畫里了。
自己真正地走出了畫框
“貝兒這里”
下一秒,坐著一葉小船胸口纏著繃帶的尼莫便將伊莎貝爾從海中拉起。
原來是尼莫最終選擇勇敢地拋棄了這顆給自己帶來了諸多不幸的星星隕石,用最后的星星許愿之力許下了一個最大的愿望。
“是你許愿讓我走出畫框獲得了勇氣”
“不,你自己打破了畫框獲得了勇氣。”
上岸后的兩位小伙伴,相視一笑后手拉著手一起奔跑著離開了這里。
原本墜入深海的星星,則在兩位小家伙的背后緩緩升起,永遠照亮了黎明天際的一截角落。
而且這篇文章最后,還印上了那副看晨星的少女,并配上了一句頗顯奇妙的編輯按語。
對著貝兒的這幅畫真誠地贊美,或許你也能獲得一份星星的勇氣
如果對于成年人來講,這樣的書后互動顯得有那么一點點幼。但是對于讀完故事的小家伙們來講,絕對大結局后的一個奇妙彩蛋。
一時間,教室里無數小讀者們都下意識超大聲贊美了起來,仿佛這樣的互動就真的能和故事里的伊莎貝爾一樣獲得星星的勇氣
而且真心實意贊美完的小家伙們再翻開下一頁,就發現星海少年編輯部還別出心裁地在最后放上了弗雷克頓畫廊的那則新聞軼
事,并引用了陸危關于貝兒這一特殊種族的介紹。
讀完這些妙趣橫生的小科普后再翻一頁,雜志社還給油畫框里的貝兒設計了一些換裝小卡片,小讀者們能自己更換貝兒裙子的貼紙
其實這也是喻眠想到之前地球上的一些小孩子超喜歡的繪本設計后,跟雜志社提議的。
于是雜志社緊急簡單做了一套,沒想到互動效果會這么好
“哇,原來真的有這么奇妙的種族么從畫里跑出來的勇敢公主”
“而且貝兒的這些衣服也好好看啊”
對于星海少年里這么一系列意想不到的讀者互動內容,小家伙幾乎是玩得不亦樂乎。
更何況貝兒和尼莫最后的對話,更是讓這段故事在孩子們心里,模模糊糊多出了一種新的感受。
雖然喻眠最初在寫這篇童話故事的時候,單純決定圍繞畫中少女這個主題,寫一對小主人公們攜手打跑反派,最終獲得成長,改變命運的故事。
當然,更細致來講的話,這就是一個星星和看星星的畫中少女的故事。
里面的諸多奇妙童話元素都很經典。
比如能實現愿望的神奇星星,渴望長生不老的邪惡國王,拿走求助者的某一項天賦后,就能給予奇妙解決方案的神秘巫師醫生
不過這些童話元素或母題,放在從沒讀過這些的星際時代,自然容易讓人覺得相當不可思議。
就算知道魚湯面老師的這篇新的短文是寫給小孩子們閱讀的,同樣有很多書荒的成年人也忍不住翻開書頁讀了起來。
因此讓無數成年星際讀者讀者們覺得讀后久久難以忘懷的,墜落晨星里很多童話元素絕對當仁不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