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一誠躺正,回想自己當初決定辭職下海經商。
當時確實頂著非常大的壓力,身邊的人沒幾個理解,知道后都紛紛勸她三思。
倒是家人,剛聽到也很難接受,但細想了一夜之后,倒也全部表態支持,讓他盡情去干自己想干的。
甚至,時至今日,他還記得母親對他說過的話。
“咱們陸家的孩子做事不用瞻前顧后,陸家就是你的后盾。”
非常支持,這是陸一誠對蘇的回答。說話向來嚴謹的他用了非常二字。
蘇彤猜到會是這答案,但還是忍不住羨慕。
她往丈夫身上蹭了蹭,語氣羨慕道“你真的很幸運。”
陸一誠以為她是在傷感自己,很小就沒了父母,寄人籬下長大。
忍不住伸手將她輕輕攬過,安安慰道“他們現在也是你的家人了。”
從小到大,她肯定是吃了很多苦,也幸好舅舅舅媽待她視入己出。
蘇彤
尷尬了,她就是想表達一下羨慕而已,并非自憐自艾。
“是的呢,以后我也有很好的家人了。”所以她也放膽去干吧,橫豎回過頭后面還有家人支持。
她虛心向已經創業成功的陸一誠請教,剛開始做生意應該要注意些什么。
這可把陸一誠問倒了,他覺得開廠和開店兩者之間區別還是很大的。但是妻子創業初始,內心迷茫,他如果不給點意見怕她會更迷茫無助。
想了想,陸一誠硬是掰出了一套自創的歪理。
“大膽去想,謹慎行事。”
蘇彤
很好,說了跟沒說一樣,以后別再說了。
她換了個問法“當時你工作挺好的,怎么會忽然想開廠呢”
“唔,這個”一時之間陸一誠也不知道怎么說,他從來沒想過夫妻之間也會摟在一起談工作的時候。
不過這種感覺似乎不錯,他勾了勾唇,斟酌了下說辭才開口。
為什么會想開廠
他是幸運的,首先是正當的年紀恢復了高考,大學畢業后也趕上改革開放的大好時機。
哪個年輕人,初入社會沒有抱著一番熱血和理想。只是上班的那兩年,他意識到一個讓人很無力的問題。改革開放后明明有著那么大的市場需求,國營廠卻每況愈下,工人甚至都吃不飽飯。顯而易見,很多國營廠的經營模式顯然是存在問題的。
他迫切想改變,卻無能為力。
讓他最終生出自己開服裝產念頭的,緣于一個上班時候認識的一個做國際外貿的朋友非常想將自己國外的生產線轉移到國內。再則也是機緣巧合。曾經的國營服裝廠因為經營不下去瀕臨倒閉,工人們的工資也發不起。
他的廠子只要開起來,最難的工人問題反而很好解決。
既然改變不了,那他就創造。
如果成功摸索到一條路子,也可
以給更多的私人企業思路。
聽完丈夫說創業的初衷,蘇彤只能說,陸家兒郎干任何事的出發點都不是她能毗鄰的。同時也感嘆想干大事還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12本作者江今九提醒您八零之繼母摸索記第一時間在更新記住
說完初衷,他又和妻子講了剛開始開廠的艱難。
萬事開頭難,開始肯定是艱難的。
他沒有開廠子的經驗,身邊也沒有誰能請教,一切幾乎都是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好在工人和管理人員都是有經驗的,至少技術這一塊不用他這個什么都不懂的人太擔心。
但是在開廠初期,他們也因為沒有做外貿出口的經驗出現過危機。
廠里生產出來的產品全部不符合驗收,不僅要返工修改,甚至還很可能會失去幾個大客戶。
那次的事,可以說是陸一誠開廠以來遇到最大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