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老大趁機提出了分家,要帶著妻兒住到了自己在外頭早買好的房子里。張老二指責老大自私,竟然早藏了這一手,在家里出了這樣的事后一走了之,不管父母。張老大則指責老二干出這種傷風敗俗的事,連累他沒臉在這大院呆下去,還責怪父母偏心,將家里的積蓄都拿去給老二做生意。老二則反問老大,他買房子的錢哪里來的,是不是沒從父母那里得到半點好處。老大一家搬出去后,老二也不管兩老了,說是住到廠里,實則誰知道呢,總之這一場火,算是把張家燒散了。”
陸老夫人喝著熱茶,跟兒媳婦和孫媳婦說和自己從那群老太太那聽來的小道消息。
陸母十分無語老張家兩個兒子的所作所為,擔心問“那張家二老呢”
“聽說是借住在老張妹妹家。”陸老夫人說到張家兩位老人,不免有些替他們憤憤不平“所以說生那么多兒子有什么用,到要養老人的時候,你推我我推你。”
蘇彤很是認同。上輩子爺爺家有個鄰居,年輕的時候以自己生了四個兒子為榮,老欺負一戶只生了兩個女兒的。
誰曾想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生了四個兒子的那兩個人老了以后,日子反而沒有生了兩個女兒的那兩個人好過。
價值觀是一代影響一代的,你沒有教
給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假以時日一切都會反噬到自己身上。更何況中國幾千年的父系社會使然,很多男人的孝心都是外包給妻子來盡的。他們自認自己的時間要留著去闖一片天地,卻有幾個男人真能闖出來的。
不僅僅是男人們這么理所當然認為,而是社會也如此,甚至大部分女兒在出嫁時,都會被自己父母反復叮囑要孝順公婆。
孝順本應是一種情感呼喚,而非道德綁架。
特別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男主外女主內的格局早已改變。到后來多少有點變得不倫不類,男主不主外不知,女的基本是要內外兼備。
別看張家的事在大院引起那么大的轟動,其實并不會在誰心里真正敲醒警鐘。
這些話,若放在剛嫁入陸家會,蘇彤是萬不可能和婆婆和奶奶說的。但一起生活了這么久,也早了解彼此是什么人,她便直接說出來了。當然了,也不可能一五一十說。必然是有所收斂,有所潤色。
比如爺爺的鄰居改聽別人說,男人的孝心外包,換了個文雅的說法,經妻子之手。
不得不說,兩位老人聽后震撼還挺大的,同時在心里慶幸,她們命好,生了一個兒子。但凡多生一個,這會都要瑟瑟發抖了。
蘇彤明知故問兩位老人,特別是陸母“媽,你不會覺得我這么說很離經叛道嗎”
陸母笑她意外肯定有,但離經叛道稱不上。”
“可我是兒媳婦耶,怎么能說孝順不止是兒媳婦的責任這樣的話。”
“所以呢難道不對嗎”陸母笑看著蘇彤。
身為婆婆,她當然也希望被兒媳婦孝順。但是阿彤剛才有句話說的很對,孝順應該是情感共鳴,而不是道德綁架。
婆婆是身份,不是壓人的大山。而且相處了這么久,她還沒看出來嗎阿彤其實是個重感情的孩子。
看到蘇彤現在在她們面前的樣子,再回想起來剛嫁到這個家來的時候,陸母心都疼了,拍了拍她的手,說“你肯和我們掏心掏肺說這些,媽很高興。”
這樣的話從婆婆那聽到,若說半點都不動容,那是不可能的。就她剛才說的那番話,若換作別的婆婆,聽后不得大罵不孝。
蘇彤覺得,她確實是走了狗屎運,這輩子能遇到這么好的婆家人。
這種幸運,也許比靈魂穿越這種事概率還低,偏給她遇上了。
她想,等陸敏長大了,她一定要告訴告訴孩子,選擇對象一定要更多去考慮他的父母家人是什么樣的。
長輩好相處,婚姻才能真正的幸福。
三代婆媳的聊天,被一個電話中斷了。
開始陸老夫人還以為是女兒陸娟打來的,因為這個點,最可能打電話過來的也就她了。
誰知道接起電話后,竟然是魏秀芝。
陸老夫人笑呵呵把電話交給蘇彤,蘇彤拿過話筒,問表妹今日怎么那么有空給自己打電話。
“舅媽的酒鋪不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