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其中免不了有政治作秀的成分,但怎么說文德殿內也不該是現在這樣
朝臣們竊竊私語,絲毫沒人關心皇帝死活的模樣。
趙丞相也懶得管他們,畢竟讓他自己哭都不一定能哭的出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愛哭就算了吧。
雖然他被朝臣們逼著進宮,但他內心里也知道這本就是自己的責任,只是皇帝過于瘋癲,他才會擔憂起身后事。
實在是怪不得他人。
朝臣們還不知道接下來該如何安排,只聽見一聲嚎啕大哭。
這一聲哭喊來得太過突然,讓不少人都轉頭看向了聲音的來源。
吏部尚書一把年紀了,作為皇帝即位后的幸存者,他一向不愿惹是生非,平日里的性子也可以用小心謹慎來形容。
但此刻他卻如同失掉了主心骨一般,淚如泉涌,好似死去的不是和他關系一般的皇帝,而是他的親朋一般。
有人投來了鄙夷的目光。
平日里也沒見你和皇帝關系多好啊,怎么這會兒反而裝上了
朝臣們對于同僚對皇帝的態度是怎樣的心知肚明。
但很快,吏部尚書的一句嚎哭讓在場眾人都愣住了
“吾輩自太宗時便追隨至此,何曾想過如今大歷要被青頭反賊竊國啊”
吏部尚書聲音嘶啞,字字泣血。
趙丞相看著他,不由得又嘆了口氣。
吏部尚書是兩朝元老了,從先帝起便一直在朝中任職,你可以說他沒什么本事,只知夾著尾巴做人,但他對大歷確實算得上是一片赤心了。
也許就是這份忠義,讓他在動不動就發瘋砍人的皇帝手下活了下來。
而他說得確實沒錯,大歷此時已經到了存亡之際。
皇帝瘋癲,朝中缺人,底下的平民百姓日子更不好過,起義軍是一波又一波的冒了出來。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連趙丞相都想過,要是真的有起義軍打進了都城,他們換個皇帝,會不會更好一些。
但這個時候的起義軍,沒有經歷過規范的訓練,只是一群普通農夫糾集在一起,如何能打得過裝備精良的大歷士兵呢
若是真有那不世出的英雄豪杰,能平定國內戰亂便也罷了,但大部分的起義軍為了爭搶地盤,自己都打來打去,更別提他們為了養活自己人,每到一個地方,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趙丞相是不愿將希望寄托到這種起義軍的身上的。
起義軍治軍不嚴,連幾千幾萬人都管理不好,如何能相信他們以后能管理好一個偌大的國家呢
他掃了一眼在場的眾人,二十幾位朝臣中,俱是穿著長袍的文人。
這樣的情況緣何而來,可就要說起太宗皇帝為了收歸兵權,制定了一系列不利于武將的政策了。
朝中重文輕武之風由來已久。
而大歷皇帝在位時,也許是因為太過瘋癲,有過之而無不及,朝中為數不多的武將被砍頭的砍頭,被罷官的罷官。
整個軍權都被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而就如同吏部尚書多說,那青頭反賊都快打到都城了,朝中上下竟然無一人可用
趙丞相為何進宮便是來冒死進諫,希望能讓皇帝起復被罷免的武將,出兵平叛反賊。
可現在皇帝死了,只留下了一堆爛攤子。
吏部尚書哭的不僅是大歷即將滅亡的未來,也是為自己而哭,誰知道起義軍打下都城后,自己還能不能活下來,更別說北方還有不少草原上的部落虎視眈眈。
這才是真正的內憂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