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書私底下還教林星火“今年棉花種成了,是咱們實在太缺這個,再一個就是上邊號召的棉花地太大了,咱不能眼睜睜看著幾百畝地就這么廢了明年、后年咱就都種不成棉花了,為啥呀,因為整個地區都沒種成,要這么下去,早晚就得專門給派種棉花的生產任務,可能還是其他都別種了,單種棉花的任務,那就真壞了咱們屯的人心立馬就得散”吃穿用啥啥都靠上面撥,偏偏還不像城里那樣是商品糧戶口,這日子還有啥奔頭
“要真計較說為啥一年能成,后頭就都不成了,那咱也納悶呢,這不是分出地建試驗田了么,把人家縣里的農技員都請來專門研究了。這樣的付出,還有啥沒做到”
老支書指點林星火“你想試驗新稻種,想栽草藥,想種柞樹養柞蠶心很好事也很好,但不能大喇喇的就這么直接干。事情轉圜一下,比方說棉花成功了,是不是咱們這山窩窩有點什么特殊地方,正好有了試驗站,那是不是就得多做些試驗,什么瓜啊果啊草藥樹種的,都來上一遍”
老人家不光是點撥林星火,還把事辦成了,反正林星火這個衛生員在十月中旬,正式成了試驗田的負責人之一,一百五十畝地隨她折騰,只要能保證縣城派下的兩個農技員的生產報告有成果就行。但試驗這種事,失敗才是正常的,只要一百畝地里有一畝地有說頭,那就是有成果。倘或試驗田在別的缺糧的大隊,那是個人都得盯著這片不用交任務糧的肥肉計算油水,但擱在不咸屯,這種差事就是是非少自由度還高的閑差,大隊人心齊,都知道試驗田出的成果最終會澤被整個屯就行了。
更何況這回下來常駐的兩位農技員負責人還都是老熟人,這倆不光是因為知道些林星火的秘密才甘愿到山窩里來的,最大的原因是城里的風聲又不咋對了,農技站組長索性帶著親信組員下來蹲著其實除了商品糧戶口有各種生活用品的配給額,城里的日子真心沒村里舒服。
農技站組長再來不咸屯的時候,差點就覺得自己來到兒時讀過的那篇桃花源記里的桃花源了呢,半拉屯子都起了磚瓦房是個什么景象地區的家屬院都沒這么齊整的
更不提新建成的一排十米高的大倉庫,縣糧站都沒這么闊
糧倉前是新的晾場,挨著西山面向社田特別開闊的一片地方,這片地勢高,也不怕水澇雪埋啥的。西南幾百米就是集體作坊所在的地方,倉庫和作坊之間還新修了一個大院子,留出一排廈房當做大隊新的辦公地點,正當中禮堂能開大會、辦夜校,另一邊的那排房間有民兵休息室、有圖書室、有作坊小班教室、有調解室,還有一件林星火的辦公室,既算是衛生站分點,也算試驗田在大隊部的分點。
大隊部后院特別大,得有一晌地大,這是給以后擴建留下的余地,但現在大家都把這里當成一起干活的地方了,比曬場好,曬場那兒沒院墻,現在的天風太大了些。
作坊區、大隊部、糧倉三點一線,可以預見的這邊以后就得成為社員們聚集之所了,不僅離田地更近,還全和居民區分隔開來,單是后一項的好處就說不盡。
就比如現在,有地方能盛下社員們干秋收后的零碎活,大家就自動按分組到一塊了,各組之間自動就比起來,還能就近申請大隊部給優勝組發獎勵,這干勁足的根本就不用說。
一百多號梁子溝的壯勞力撒在里面,很不顯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