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隔壁的嬸子不來了。”
“嗯”方同儉瞪了小徒弟一眼,他發覺自從那個烏年來之后,丫頭就學壞了。
都說老爺子受歡迎,在不咸屯時林星火就見識過,但在她心里最好的不咸屯說到底仍舊是個鄉下地方,嬸子大娘們見識真的不多,稀罕方師父這樣少見的書生并不奇怪可方師父回來京市后林星火才真正從巷子里那些中老年婦女身上明白啥叫受歡迎跟方師父比起來,她先前引來的那小貓兩只可真不算什么。
不說別的,只門口站崗的衛兵就能鎮住那些年紀不大的頑主,更別提“灑金胡同小合院那姑娘力能扛鼎”的傳言說出去之后敢扒大門的子弟就更少了,可大嬸們的熱情能無視一切障礙。自月中林星火回來后,有了借口的婦女們登門更是勤快了,她們或是來叫林星火一起去供銷社搶新到的稀罕貨,或是拿著自家院里種的一把菜苗換兩顆蔥蒜也不多留,只要能透過南書房的玻璃窗子瞅一眼伏案工作的方同儉,那一個個笑的就跟朵花似的。
“阿年今天早點做飯”林星火忍著笑沖東廂房喊了一聲,正用猻爪雕琢物件的猻大爺迅速化成人形,應了一聲“方師父想吃什么”
經過幾個月,烏年現在每日能保持六個小時的化形時間,人形時候多在房間外忙活,而進了東廂就化成原形節省恢復妖力。東廂房打通后被布了隔絕陣法,平日林星火也多窩在房里修煉做事,精怪靈獸們在京待夠了就搭乘慶忌的小車回南山坳,想新鮮了就來幾天,一大家子適應良好。
但就是吧,灑金胡同私底下又傳出來一個消息
方同儉舉高高,把狐大逗得嘎嘎笑,瞅了一眼卷起袖子穿堂去后院廚房的烏年,低聲跟徒弟道“這么個大小伙子,就成天窩家里”這后生是能干,那雙手靈巧的不像話,但凡動手的事情就沒有能難倒他的,也就教過他一回裱糊老手藝,他就學會了,第一次動手就弄得比方同儉這個老講究人還好。
還有什么金匠銀匠的活更不在話下,方同儉之前最喜歡的一個仿明宣德爐就是這年輕人自個弄出來的。當時方同儉激動的手都抖了,明代宣德爐有鼎、鬲、簋、尊等一百一十七種青銅禮器器型,大多數都沒能留存后世,后人只能從浩瀚無垠的古書中尋蹤推斷想象,烏年造的那一尊就是方同儉整理自己手札的時候跟林星火嘮叨的。
林星火對古物沒興趣也不開竅,倒是擅長煉器的烏年跟老頭學的飛快,那些古人智慧結晶和大成工藝給烏年帶來許多靈光,林星火同藥獸新煉出的凝神香配上烏年煉制的法器香爐,居然使黃階上品的香丸有了堪比玄階的效果。
當然了,方同儉稀罕的是那還原度高到嚇人的宣德爐器型,鑄造細膩,鏤空龍鳳紋云紋、靈性生威的海獸、精致文雅的蓮瓣紋,神韻渾若天成需知宣德爐重韻味,整體和細節都要耐人觀賞,且包漿溫潤,寶氣內蘊,歷代仿造者無數,但大都有形而無神。但烏年造的這一尊,若非器外底上沒有“大明宣德年制”的銘文,幾能以假亂真。而這,僅僅是因為方同儉的幾句嘆息,烏年就能根據古書中簡略到極致的寥寥描述復原出這尊肉好神清的海獸足爐。
盡管心里門清烏年是個跟小徒弟一樣的“修士”,但方同儉仍然覺得可惜,他的那雙手簡直是無價之寶。況且老頭底氣也挺足的,畢竟自己的徒弟都在為日后弄塊地方種地努力了,這不就是表明修士也并非就是那種“方外隱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