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過見狀,當即展開輕功,在后追去,蒙軍欲要上前阻截,卻給江晨一人一劍生生擋住,霎時之間,場中竟成了蒙哥與楊過二人之間的角逐,兩軍見了這等情勢,城上城下登時都忘了交戰,萬目齊注,同聲吶喊。
蒙哥馬快,實難追趕,楊過當下連忙將手中長矛猛擲而出,眼見那長矛猶似流星趕月般飛去,兩軍瞧得真切,人人目瞪口呆,卻見蒙哥座下飛云騅猛地向前一沖,長矛距大汗背心約有尺許,力盡墜地。宋軍大叫:“啊喲!”蒙軍齊呼:“萬歲!”
楊過眼見功敗垂成,好生沮喪,就在此時,卻見江晨腳下一震,震起無數碎石,被他掌力一推,頓時飛蝗急雨,紛紛激射而出,妄圖救援大汗的蒙軍,遭遇飛石阻路,立時倒斃無數。
“是了!長矛大重難以及遠,何不用石子?”心念一動,楊過連忙拾起一枚石子,運功擲了出去。但聽得“嗤”的一聲響,飛石破空,擊在飛云騅的臀上,那馬吃痛,一聲長嘶,前足一抬,人立起來。
蒙哥雖貴為有史以來最大帝國的大汗,但自幼弓馬嫻熟,曾跟隨祖父成吉思汗、父親拖雷數次出征,于拔都西征歐洲之役中,他更建立殊勛,畢生長于馬背之上、刀槍之中,這時變出非常,卻并不慌亂,挽雕弓、搭長箭,雙腿緊緊夾住馬腹,回身向楊過便是一箭。
楊過低頭避過,隨即飛步搶上近前,左手早已從地上拾了一塊拳頭大小的石塊,“呼”的一聲擲出,去勢更勝風雷,不偏不倚,正中蒙哥后心。這一擲,楊過全力施為,神功催運之下,勁力何等剛猛,蒙哥筋折骨斷,倒撞下馬,登時斃命。
元蒙一方眼見大汗落馬,無不驚惶,四面八方搶了過來。郭靖大呼號令,乘勢沖殺,城內宋軍開城殺出。蒙軍軍心已亂,自相踐踏,死者不計其數,一路上拋旗投槍,潰不成軍,紛紛向北奔逃。
眾人追擊之時,忽見到西方一路敵軍開來,隊伍甚是整齊,軍中豎的乃是忽必烈的旗號。只是,忽必烈治軍雖嚴,但給如潮水般涌來的敗兵一沖,登時也亂了,忽必烈見勢頭不妙,忙率一支親兵殿后,緩緩北退。
江晨等人跟隨郭靖一路追擊,殺的蒙軍人仰馬翻,期間,他看準忽必烈帥旗所在,當即自亂軍叢中殺出一條血路,遠遠瞧見忽必烈,當下猛沖上前,破金劍鋒芒所向,一劍就將忽必烈斬殺當場,甚至連其身側的帥旗也一并砍倒。
皇帝殞命,主將敗亡,剩下的元蒙兵將群龍無首,給黃藥師發令調派,以二十八星宿大陣加以進攻,一時之間,蒙軍死傷慘重,宋軍追擊上百里,趁機收復了南陽、宛城等地,這才凱旋而回。
可以說,自元蒙和宋軍交鋒以來,從未有如此大敗,而一國之主喪于城下,更是令得元蒙軍心大沮。
要知道,元蒙大汗之位并非父死子襲,系由皇族王公、重臣大將會議擁立。蒙哥既死,其弟七王子阿里不哥在北方蒙古老家被得王公擁戴而為大汗。但其他王子并不服從,兄弟各率精兵互斗,只為爭奪皇位。
如此一來,縱然最后元蒙一統,也必將大傷元氣,短時間內,無力南攻,腐朽的宋朝,又能茍延殘踹一段時間了。
江晨有心振奮漢人王朝,奈何,伴隨著襄陽大戰的結束,他隨即便也收到了輪回腕表發來的信息。
“恭喜輪回者江晨完成主線任務:協助郭靖防守襄陽,在劇情結束之前,確保襄陽不被元蒙大軍攻陷,參與戰斗并至少斬殺一百名元蒙士兵,獲得許愿龍珠一顆、開啟下一次輪回的資格。”
“特別提醒:主線任務已完成,任務獎勵于回歸輪回之地后再行發放,輪回者江晨最多還可在此方世界停留三十個自然日,時限到來之前,強制遣返輪回之地。”
任務完成,時限將至,這讓得江晨有種有力無處使的無奈感,站在襄陽城頭,眺望大好河山,不禁為之一陣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