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只見陣形依四季變化,分進合擊。
荀子稍作猶豫,也拂袖轉動“玄天二十四陣”,但較之江晨,方位卻頗有不同:“冬至陣”對上江晨的“夏至陣”“秋分”對“春分”,“大雪”對“小暑”,“處暑”對“清明”,“寒露”對“谷雨”........玄天二十四陣合節氣之變,自有陰陽生克,江晨陣法遭克,頓然凝滯。
微微一笑,荀子再一揮袖,“成土陣”從正北出,“隱土陣”自東北來,“晨土陣”自東南出,“滔土陣”從西南來,一時后土九州九陣各依方位,紛紛殺出。
江晨冷笑一聲,大袖輕揮,玄天陣散至兩冀,九州九陣居中突出,所謂南火克西金,他以正南“深土陣”抵擋荀子西方的“并土陣”;東木鎮北水,以正東“信土陣”抵擋荀子正北“成土陣”。其他七陣,也各依五行克制,其勢便如白鶴展翅,縹緲間暗藏殺機。
荀子識得這是“天地玄黃陣”中“玄黃九變”之一的“鶴翔之變”,當下雙眉一挑,揚聲道:“虎踞之形。”
他內勁到處,后土陣內收,玄天陣外突,形如一只踞地猛虎,與沖天白鶴遙相對峙,江晨深知攻不可久,斗得片刻,陣勢內斂,變成赑屃之勢。
赑屃為龍生九子之一,幼時其形如龜,成年后脫掉外殼,化龍而去。這一變寓攻于守,后續變化甚多。
荀子見狀,當即變為“風翥之勢”,易守為攻。江晨立成“黃龍之變”,玄天、后土二陣忽前忽后,勢若神龍,不見首尾。荀子隨之應對,陣變“玄龜之形”,任其來回沖擊,不動如山。
兩人雖以內力遙遙駕馭花瓣,斗得實則卻是智謀。“玄黃九變”頃刻變完,二人又另創新陣,仿佛弈棋一般。“玄黃九變”好比定勢布陣,布陣已畢,再隨機應變,各出新意。只不過這比斗陣法,蘊含許多五行生克、八卦九宮之理,較之棋理卻又繁復許多了。
江晨越斗越驚,心道:“這荀子果然不愧是儒學大宗,一身修為造詣,當真是驚世駭俗,此陣他不過初涉,我卻鉆研許久,沒有想到,即便如此,爭斗之中,我卻依舊占不得半點便宜。”
殊不知,此時此刻的荀子也是窮思蝎慮,不敢疏忽半分,初時他不過為求自保,后來漸得妙趣,于學問之專注,反倒更勝過成敗了。
兩人均為當世一等一的聰明人,此番斗智,真可謂棋逢對手,初時變陣尚且疾如狂風,斗到艱深處,漸漸放緩,各各整眉苦思,過得一時半會兒,方才各出袖風,交換一輪變化,變到山窮水盡處,又才各自托腮長思,直到一方萌發靈感,重又變陣應對。
眾人旁觀在側,也自驚駭贊嘆,他們之中的很多人,都是當世人杰,但饒是如此,卻也依舊不得不為眼前這二人懾服。
江晨與荀子起陣之初,很多人還都能夠跟得上眼界思路,但是,隨著江晨與荀子越斗越深入,陣法越變越奇,很多人便就跟不上了,到得中路往后,在場之中,除卻曉夢大師、楚南公、張良等寥寥數人,其他人已根本無法再涉入陣法。
但見那千百花瓣交織纏錯,是智與力的巔峰之斗,盤繞在江晨與荀子二人的身前身后,四周流轉不停,交鋒中,不時有花瓣碎成齏粉,到得最后,便如棋盤布局,星辰閃爍,一成珍瓏之態。
江晨心念一動,自填死路,荀子詫異之間,卻見江晨陣勢起變,竟是死中求生,暗藏殺機,一舉破掉了他的陣法變動。
“好一個置之死地而后生,老朽佩服!”雖然輸掉了陣局,但荀子卻忍不住的撫掌大笑,臉上盡是贊嘆。
江晨蒸去背后冷汗,謙虛應道:“死中求生,本是無奈之舉,雖然僥幸取勝,但也當真勝得僥幸,荀子果非凡人也!”【附屬一:天地玄黃陣出自鳳歌經典武俠小說《昆侖》】(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