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像是看什么新物種一樣的把隔壁的頡利可汗仔仔細細的打量了一遍,最后爽朗一笑“你不就是那個來長安給我獻舞的人嗎看樣子,不是時事造人,而是你本來就喜歡啊。”
頡利可汗
這毛都沒長齊的小子放什么狗屁
他去長安給他跳舞
他爹都沒這么大的臉
如果說這位突厥可汗對于李世民的話是嗤之以鼻,那隔壁另外一個唐朝位面的人受到的震撼就多了。
比起對李世民不算了解的阿史那咄苾,不管是當爹的李淵還是當哥的李建成,都很清楚,他們家二郎并不是一個信口開河的人。
難道這小子真的有通天的本事,竟然能把突厥打下來嗎
李建成和父親交換了一個眼色,在彼此的眼中看到了不敢置信。
這怎么可能呢
突厥的強大,一直都是籠罩在唐朝君臣心底深處的陰影。
隋朝成立之前,中原王室一直都對突厥無計可施,雙方一直處在一種微妙的平衡當中。
直到隋朝成立,隋文帝終于決定對突厥下手。
長孫無忌的父親長孫晟為楊堅操刀了一個計劃“遠交近攻,離強合弱”。
突厥內部本就矛盾重重,再加上隋朝在旁邊挑撥離間,最終走向了分裂。
也正是借著這一次分裂的機會,突厥和隋朝之間的軍事力量對比終于發生了逆轉,隋朝開始占據上風,甚至一度逼得突厥可汗痛哭之下選擇稱臣。
但那是隋朝。
強調一遍,那是隋朝時期的能耐。
楊堅和李淵雖然只隔了一輩,中間也只隔了幾十年的時間,但兩人此時的境遇卻是天差地別。
李淵接手的是一個怎樣的爛攤子
楊廣三征高句麗,皆是無功而返、虎頭蛇尾,逼得百姓們甚至恨不得自致殘廢來逃避兵役。
單是這三次征戰,就死傷了青壯民丁幾十萬。
這僅僅只是青壯勞動力,在戰爭之下,死了的老弱婦孺更是無數。
后來,隋朝滅亡,各路軍閥群雄并起,王世充、竇建德與李家三分天下,征戰數年,留下的又是一個怎樣滿目瘡痍的江山
以至于李淵剛剛成氣候之時,甚至不得不對著突厥俯首稱臣,避免自己腹背受敵。
可見當時唐朝和突厥的實力對比之慘烈。
結果你現在告訴我,李世民把人家突厥可汗搶過來跳舞了
李淵原本好好的正喝著酒呢,聽了這話,手一個哆嗦,酒沒喂嘴里,全喂衣服上了。
極度震驚之下,過了好一會兒,他才慢慢的眨了一下眼睛。
什么
我們家二郎還有這么出息的時候
我不是說這種事情不可能發生,我只是想說這科學嗎
他老子我還在對別人納貢稱臣呢,他那邊直接農奴翻身當主人,把人家突厥可汗踩腳底下可勁兒摩擦
這、這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