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當炸彈勒索犯的消息經由記者登上新聞頻道的時候,本就保持著持續關注的安室透立即就意識到,或許這就是導致萩原研二身亡的那場意外。
白色馬自達靜悄悄地停在路旁,安室透坐在駕駛座,望著夾在在人群中走出的兩道熟悉身影。
萩原研二、松田陣平。
哪怕前者穿了一件厚重的防爆服,安室透也能一眼認出對方,他相信坐在另一輛車上的諸伏景光也是如此。
隨著爆處組警察趕往拆彈現場,另有兩輛車也一前一后地迅速趕往那棟裝有炸彈的大樓。
安室透從上次偽裝成出租車司機時,就對松野如月的能力有所得知。
這家伙是個明面上雖然不愛說話、一副冷冰冰的模樣,但是實際上卻是比琴酒還要過分,會直接動用黑客技術標記他們所在位置的人。
今天這次拯救同期的行動,為了不打草驚蛇,安室透跟諸伏景光更是把自己的手機丟在家里,只帶了一個用以聯絡的空手機。
安室透并不認為松野如月在心聲中會欺騙自己。
至少他覺得以松野如月的性格,怎么也不可能提前那么多天來布下騙局。
但正是因為相信對方所透露出來的情報,安室透才會選擇和諸伏景光一同出現在這里。
在心聲中,除了爆炸時間、某違反拆彈守則的小男孩外,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信息,是今日的炸彈犯其實有兩個人。
作為從東京警校畢業的高材生,安室透太清楚爆處組的警察們會如何處理這場炸彈勒索案了。
媒體的爆料和直播將會成為警視廳上層施加下來的重要壓力來源,原本優先級別最高的是拆除炸彈,可在有數十萬東京市民圍觀之下,抓捕罪犯的優先級立刻一躍而上。
他都能夠猜到那些上級會怎么說
“抓不到罪犯,全部都是瀆職啊混蛋”
“讓納稅人們看見他們的錢就這樣打水漂嗎”
“不想接下來每天都收到投訴信的話,必須把罪魁禍首給我抓住”
群情激昂之下,就連最需要理性的警察都不得不失去冷靜。
可缺少完整信息來源的警察們,一旦抓捕住其中一名炸彈犯,難保另一個人不采取偏激的舉動。
安室透幾乎是在聽到幾個只言片語時,就迅速抽絲剝繭,推斷出了和真相大差不差的最大可能性。
1罪犯有兩人,一人負責炸彈,另一人負責和媒體、警方交涉,處于對己身安全性的考量,兩名罪犯很有可能不在同一位置。
2為了更近距離地觀察到警方動向,兩名罪犯不會躲在較為偏遠的位置,再加上他們主動聯系媒體的性格,可見人格側寫中含有一定的反社會、表演型人格,這樣的罪犯會更愿意逗留在現場。
他和諸伏景光立即排除了向警方投遞匿名消息的選項。
在沒有證據之前,警視廳的警察不會相信匿名的線索,甚至有可能
讓后者將排查罪犯的人力分散開。
甚至警視廳的上級們,即便是知道有兩名罪犯,也不會放棄自己的抓捕行動。
而安室透他們更不能夠徇私,作為臥底,每一次和日本公安的聯系都會多一分暴露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