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無人教堂對于如今的圣依教來說,還是有些太超前了。
只是宋時清越是猶豫,網上與圣依教相關的言論也跟著愈演愈烈,此時外界對于教會的看法全然變成了愧疚和驚嘆。
要么愧疚于以前聽信輿論、反省自己沒辦法得到神明的眷顧都是不夠虔誠,要么就是感謝神明的恩賜,希望圣依教能前往他們城市建立教堂。
平時在教堂里能看到的面帶微笑的信徒越來越多,早禱晚禱時也能見到以前一些第一次走進教堂的生面孔。
因為在論壇留言、希望教會擴張的留言越來越多,連帶著林欣和方子濯偶爾都會問起一些和擴張相關的問題。
作為教會里數一數二的虔誠信徒,無論是林欣和方子濯顯然都不清楚圣依教背后隱藏的真相,于是也沒人能知道宋時清在聽到這類問題時的痛苦。
但是沒有辦法,逃避顯然解決不了問題。
最近這段時間里,甚至于宗教事務管理局的工作人員都再度主動找上門,詢問教會的主教有沒有擴張的形式,表示他們最近又收到了來自外界的捐款。
信徒們的追捧讓宋時清不得不再度直面“教會擴張”這個目前最為緊迫的問題。
宋時清只能再度研究未來圣依教擴張的方案,為此甚至還專程研究起了過去其他教會的發展路徑,試圖從中得到什么重要的啟發。
而他之后也大概總結了一下其他大教會擴張的規律,發現那些跨城市的教會大多能被分為兩類
一種是某位信徒突然宣告得知神明的神諭,于是開始著手建設教堂。
當教堂的數量變得足夠多遍布每一個城市后,在神明的指引下,再從下至上遴選出合適的管理者。
另一種就是比較常規、沒有什么神話色彩的普通教會擴張了。
教會的信徒在主教的組織管理下,借用神明的力量跨越城市,單獨去往其他城市建造教堂。
相比起前者,倒是這個信徒組織擴建的手段勉強更現實貼合實際一點。
只是如果這兩個方法都套用在圣依教身上,那么無論是比前者還是后者,似乎都沒辦法完美符合如今教會的情況。
圣依教沒有真正的神明,就算是神明挑選信徒降下神諭,實際也是他自己偷偷選出合適的人選。
宋時清顯然不認識其他城市的人,同時更無法像是其他真正的神明一樣輕易判定當事人是否能完美符合自己的要求。
就是之前把喬思柳撥為主教,都是在長久的共事后確認對方沒什么壞心。
隨隨便便就相信一個可能連面都沒見過的陌生人能完美承擔主教的職責,這對他來說顯然也很有挑戰。
至于另一個自己找信得過的人跨越城市去別的地方建立教堂在之前想過類似的方案時,他就想過類似的問題。
巧了不是,宋時清再度確定了圣依教沒有這方面的人力和能力。
宋時清來回
思索了一通,最后還是沒辦法從其他教會的成功里找到能用來參考借鑒的地方。
想來想去,之前意外想到的那個共享無人教堂的提案,似乎都比這兩個看著要更加靠譜一點。
別說,一說起共享無人教堂,宋時清過去的人生閱歷就開始爭先恐后地幫他回憶以前的見聞,給出合適建議了。
什么無人超市、共享充電寶、線上網課以及居家辦公之類的特殊案例,在這一刻逐一從他的腦海中浮現,反而讓宋時清從這些他無比熟悉的事物中得到了靈感。
比如說弄個和網課打卡類似的a,想要搞得更有宗教味道一點就不叫“釘釘”,直接叫“今天你祈禱了嗎”,專門用來給信徒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