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前。
舊紀年的最后二十年。
在人們的想象里,那是一個美好的黃金年代,沒有人會為生存問題憂愁,糧食在大棚里瘋狂生長,礦藏在地里取之不竭。動動手指就能享用全世界的美食;踏上飛機就能去世界的盡頭看極光。
但事實上,世界資源早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傳統能源即將告罄,新能源難以規模化運用,而人類的需求與日俱增。
地區之間為了搶奪資源而演化出來的紛爭日益激烈,可靠著軍事力量搶來的資源,猶如杯水車薪。
這個快要被吸干的世界,滿足不了舊紀年人類那永無止境的需索。
這種狀況下,各個區域都不得不加緊研究對應策略,試圖在危機全面爆發之前找到解決途徑。
比如第三區,一方面在加快新能源的應用試驗,一方面在考慮建立“太空電站”,或者建造工質飛船前往其他行星采集資源。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這個時期,世界各地開始陸續地出現污染物。
“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第五區主動向第三區尋求合作,以第三區的工質飛船為基礎開啟了逐月計劃,試圖在宇宙中為人類保存一點生存的希望。”厲行洲道,“這是我們之前所了解到的信息。”
“但我們所不了解的是”
“在第五區轉向與第三區合作之前,他們已經在另一個方向上有了驚人的突破。”
“他們發現了泡泡。”
“不止如此,他們還在另一個泡泡偶然撞到這個世界時,向這個泡泡發送了探測器。”
隊員們一時驚得說不出話來。
趙瑜用了好一會兒才找回自己的聲音“第五區早就知道泡泡”
“那也就是說他們早就知道了黑霧”
厲行洲道“對。”
他繼續講述起來。
在第五區看來,盡管有“黑霧”的干擾和阻攔,這個“泡泡”依然有著無與倫比的吸引力
因為一代探測器傳回來的數據,表明“泡泡”里是一個適宜人類生存、資源比藍星更為豐富、并且沒有進化出高等文明的世界。
拿到這樣的數據后,他們又發送了二代探測器。
二代探測器傳回來的圖像,讓第五區的政府完全沸騰了
無人踏足的青山綠水,未加修飾的白云藍天。
裸露在外的礦脈,流出地表的石油,豐饒肥沃的土地
滿山遍野只有奔跑的小型食草動物與追逐它們的大型食肉動物,沒有任何“足以對人類構成威脅的高等生物”。
相比“星際開采”以及“太空電站”這樣費時費力且長周期的項目,選擇“泡泡”作為人類的新家園,顯然是一個更快捷穩妥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
前提是能將人類安然無恙地移送過去。
當然了,第五區并不打算與其
他區域共享這個“伊甸園”“永無鄉”,更不會將“黑霧即將擴散”的消息通知世人。
他們只是一反常態地要求與第三區合作,希望能共同推進看似遙遠的“逐月計劃”。
但他們的真實目的,是控制和建造大型航天級飛行器。
因為之前的失敗嘗試讓他們發現要讓生物通過“泡泡”,普通的航空飛行器無法勝任,需要航天級的載人飛行器。
然而,在第三區真的試圖讓人類走出藍星飛向宇宙時,第五區早已認定
最理想的目的地不在虛無縹緲的宇宙,不在遙不可及的外星系,就在“觸手可及”的泡泡里。
這種出發點上的不同,導致了兩個區域的合作根本不可能順利。
比如最基礎的問題,關于飛船的發動機選擇
第五區絕不可能真的去研發星際飛船的發動機。
但他們又不愿意退出這個計劃。
到了最后,第五區既想加快飛船艙體的研究進度,又不能容忍第三區將精力投入于“基礎問題”,更不能接受第三區發現第五區的秘密,便干脆采取了最激烈的手段借著大災變之際,抹去這項計劃,還將總工程師以脅迫方式帶到了第五區。
但讓第五區憤怒的是,盡管他們造出了航天級飛行器,能撐住到達“泡泡”時的氣溫氣壓變化,但依然不能將人類成功地運往“泡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