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前段時間的相處磨合,賈敏也越來越放心在分不開身的時候把兩個孩子扔給方姨娘照看。
此時,筠哥兒和黛玉就在一起看書,對于筠哥兒安安靜靜坐下來看書而不是玩泥巴,黛玉十分滿意,惹得方姨娘忍俊不禁,也和他們一起看書打發時間。
筠哥兒以后注定是要走科舉的,因此筠哥兒哪怕是啟蒙的書,也不是孝經,就是四書相關,而黛玉和方姨娘就是沒有那么多顧慮了,可以全憑各自的喜好,當然,一切的前提都是林家的藏書足夠多。
黛玉手里拿著一本方姨娘之前所看的農桑輯要,看著看著就抬頭看了眼方姨娘,“姨娘,我看不太懂這個。”
方姨娘放下手中的齊民要術,笑道,“玉姐兒還小,又沒接觸過農桑相關的,不懂很正常。”
黛玉歪頭深思,“姨娘之前一直在看這一本,現在看的也是農事相關的,姨娘懂農事嗎”
黛玉雖然看不懂具體的內容,但家學底子在那,清楚知道這些都是農業相關的書籍,這些書籍,除了姨娘,她只見父親看過幾次。
方姨娘目光有些放空,“姨娘沒進林府前,家里就是種地的,那時候姨娘還滿山遍野的跑,幫著家里種地呢。”
小孩子哪里懂種地的苦,黛玉和筠哥兒都來了興趣,“種地好玩嗎”
方姨娘搖搖頭,“種地很累的。”
黛玉有些疑惑,“可是姨娘現在即使不種地,也還在看這些書。”應該是喜歡的呀
方姨娘笑了笑,只是笑容里包含著愁思,“總得有人種地的,有人種地,才有糧食,才能飽肚。”
“而這些農書啊,讀了是能救命的。”
“救命”
“是啊,救命”方姨娘說,“我們農民只會種田,但那是本能,是熟能生巧,卻并不成體系,也不懂其他,一旦遇到天災之年,就會要命。”
十多年前,她還只有幾歲的時候,就遇上了旱災之年,顆粒無收
那一年的印象太過深刻,她無法忘卻那種餓得前行貼后背的感覺,糧食,作物,就是平民百姓的命。
“而書里,什么都有,或許并不完善,但總好過沒有引導。”
“但難就難在,很多百姓并沒有能力去學習。”只能種田,種田,還是種田,甚至種的田,還不是自己的。
他們家是幸運的,碰上來了好心的林家,那年過后,日子慢慢好轉
“農民太苦了,也太無力了,自那以后,我們全家都攢錢給四弟讀書,他是我們家最聰明的,我也會跟著他認一些字,直到入了林府,家里書多,我也有了能任意讀書的機會。”
方姨娘和藹的看著兩個小家伙,“我比別人幸運了太多,”能遇到災荒之年不拋棄她的父母,遇到友善的林家,還能入了林府,“我就想,多看一些這樣的書,總是不會錯的,這些書里,什么都有,連如何應對災荒之年都有寫,沒準哪一天,就能用上了。”
當然,也可能真有那個時候,她能做的,頂多只是幫著施粥,但有備無患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