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在腳步虛浮的五阿哥身后,胤俄和九阿哥一行人從日精門出乾清宮,走景運門路經毓慶宮、奉先殿再到皇極門,這才遠遠看到了寧壽宮的大門。
五阿哥這段時間都住在寧壽宮,這段路他已經走得很熟悉了。
知道胤俄跟九阿哥來請安,皇太后笑得合不攏嘴,飽滿的臉龐上布滿慈祥溫和的笑容,和五阿哥開心時一模一樣果然是誰養的像誰,五阿哥的憨厚豁達很大程度上是隨了皇太后。
太皇太后薨逝后,沒幾年五阿哥就進學搬去了阿哥所,年歲漸漸大了的皇太后越發寂寞,和蘇麻喇姑的日子也過得越發清冷。
前段時間從住了二十幾年的慈寧宮搬到寧壽宮,皇太后很不適應,一是突然到了不熟悉的環境,二是太皇太后日常用的舊物都封禁在了慈寧宮,陡然見不到沒法睹物思人了有些悵然若失,心里空空的。
好在五阿哥跟著搬過來日日陪伴,皇太后這才心情好轉了許多。
如今胤俄跟九阿哥過來寧壽宮請安,皇太后很是歡迎,高興得不得了。
皇太后孤身從蒙古科爾沁遠嫁來京城,她沒有生育過,沒有自己的孩子,早就將姑祖母孝莊太后的后輩視作自己的晚輩。她最喜歡兒孫輩陪著她,尤其在孝莊太后薨逝后更是需要這種陪伴。
從這一點來說,康熙重新修繕寧壽宮讓皇太后搬過來也不是光瞎折騰,是真的有為老太太著想。
皇太后年紀大了,精神頭不足,若是繼續住在慈寧宮,看著宮殿里到處都是的孝莊太后留下的痕跡,怕是會整日整宿地思念太皇太后。
人若是多思多慮、哀傷太過,那精神會受不了,身體會在日復一日的精神虛耗中越發枯槁虛弱。
寧壽宮的午膳十分豐盛,和內務府每日送去尚書房的膳盒一個天一個地,就是胤俄和九阿哥私底下開的小灶也遠遠比不上寧壽宮的伙食。
皇太后喜歡熱鬧,午膳沒那么多規矩,就是大家圍坐著圓桌一起用膳。除了皇太后、五阿哥、胤俄和九阿哥,一起用膳的還有蘇麻喇姑、養在皇太后膝下的皇九女、烏拉那拉氏送進宮教養的費揚古之女。
皇九女是德妃所出,康熙二十二年出生,比九阿哥小一個月,比胤俄大半個月,和他們是同一年出生。
不過康熙對公主不太關注,除了已經嫁出去封了公主封號的皇女,年齡不夠還留在宮里的幾位皇女都沒有排序齒,都是按出生時的排序稱呼。
如皇九女,寧壽宮的宮人們便稱她為九格格。
胤俄并不知道皇九女的名字,也很可能她就是沒有名字除了公主稱號,康熙沒有給皇女起名字的習慣。可能皇太后私底下會給九格格起一個好聽的名字,但
那是閨房私密事,就是親弟弟也不好打聽。
費揚古之女烏拉那拉氏被送進宮有一段日子了。說是由皇太后教養,其實皇太后只是擔個名頭,給她身上添一道光環罷了。
平日里還是蘇麻喇姑和皇太后身邊的嬤嬤教養烏拉那拉氏比較多。只看五阿哥就知道,皇太后的性子豁達寬厚,是個慈祥和藹的長輩,她對孫輩寵溺喜愛,做不到嚴厲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