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之中,燭燈被風吹得一晃,人影忽暗忽明。
先生身披薄衫,手指收緊,手腕輕顫。
他眼底難掩驚色。
紙卷上的文字如有生命一般,隨著搖曳的燭光,在他眼前不停地晃來晃去
今世之仁道,已非圣人所言為人治世之道。
今世之仁道,實則乃君主控民之道、士人求名謀利之通天道而已。
這樣的言論,可謂離經叛道、驚世駭俗。
如果這不是一次簡簡單單的作業,而是在公開的考試中,真被這學生當作答案交上去,那恐怕這就不是考試成績如何的問題了,若是運氣不好,甚至可能會被以涉嫌謀逆之罪抓起來。
可是
這、這真是十歲小孩會寫出來的東西
先生徹底凝住,反復將這篇文章讀了幾遍,竟仍不知該如何反應。
他懷疑會不會是代筆,可又轉念一想,誰給小孩代筆會寫出這么危險的東西來
他不由去看文章的署名。
他將目光長久凝在“溫閑”這兩個字上,還是難掩內心之驚駭。
說實話,先不論其內容,這篇文章風格之老辣精練,其實遠超溫閑平常之水平,也遠超過班里其他學童。
只是,溫閑平時就不太交作業,見到先生就跑,先生只當他是調皮搗蛋、不知讀書重要性的小皮孩,直到此刻,先生才意識到,他可能其實不太了解這個男孩。
原來溫閑內心深處,有這么叛逆的思想嗎
難不成他平時心不在焉、玩世不恭的樣子都是裝出來的,其實一直是在用這樣的表象,來逃避內心太過早慧的痛苦
如此一想,先生愈發為難起來。
他覺得自己作為先生,該對這孩子說些什么,或許可以以評語的形式來說,這非但是教育,搞不好將來還可以救他一命。
可是躊躇許久,他竟不知該從何勸起。
坦白來說,溫閑這文章中所寫的,難道不是實情嗎
這世上的讀書人整天搖頭晃腦地背誦孔孟之言,有多少是真心對這些晦澀枯燥的思想感興趣,有多少不過是為了尋條路做官
這世上的官員,一個個都是讀著圣賢長大、寫著圣賢之言考上進士的,可到任上以后,有多少人真心為百姓為江山考慮,有多少人不過是算計著那庸俗不堪的黃白之物
每年的考生,鉆研的究竟是圣賢之道的真諦,還是科舉會出什么考題
包括他自己
先生在室中徘徊數圈。
他走回桌前,想姑且先評個成績。
可是他筆劃一橫,想打個乙等或者丙等,然而筆落下,又想改成甲等,然而剛改了兩筆,他又想涂掉,改成丁等。
他從來沒有批到過這種作業。
學童多是十歲上下的少年,想法都是很簡單的,往往寫一篇小論,就跟要他們命一樣,一個個不是掉書袋子、寫些迎合先生的粗淺之言,就是大道理一套一套反復寫十遍,能把結構寫完整就算好的了。
這還是第一次,他看到一篇真正有自己思考的東西。
況且,溫閑平時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全然想不到他會有這等深沉的想法,尤其他對世事有如此體察,著實令人驚異,可謂以微見大、一葉知秋。
溫閑這回愿一改平時的腔調,將自己的想法真實地寫出來給他這個先生看,未嘗不是對他這個先生的極大信任。如此一來,他為人老師,又怎能輕易踐踏學生的信任呢
百般糾結。
幾乎到了后半夜,先生才終于下定決心,在這份作業上,用朱筆批下成績
“姐姐,你今日怎么魂不守舍的”
這日,妹妹自己一個人無聊,便跑來找謝知秋。恰逢謝知秋課間小歇,她就高高興興地留下來,在姐姐身邊折紙玩。
不過,她很快注意到,謝知秋今天有些不同尋常。
以往,姐姐休息的時候多半在看書或者練字,可是今天,她眼見著謝知秋手持一本書,卻半天沒有翻上一頁,即使聽到了她的聲音,也像是沒回過神來。
知滿伸出小手,拽了拽姐姐的袖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