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知秋輕輕地道“對你來說,秦皓那樣的人,或許就是望而不得的明月。而對我來說,我渴望的命運,也同樣是這樣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
不久,小丫鬟跑回到其他丫鬟中間。
她有些走神地炫耀道“大小姐今天摸我的頭了”
此言一出,一片嘩然。
眾人紛紛停下手中的活,跑來打聽詳情
“真的嗎那個從來不笑的大小姐”
“大小姐為什么會摸你頭”
“真好我也想做給大小姐梳頭的差事”
“難不成是因為你給大小姐唱歌嗎”
“那我也會唱而且我嗓子可好了”
“那我也想”
議論著議論著,眾人竟然競爭起來。
這些年來,謝小姐的名望和當年已不可同日而語。
她十二歲那年,在離開白原書院前夕,與甄奕的其他學生寫了同一篇命題文章,題為梁賦,寫梁城百年歷史的盛衰興敗。
此文長達上千字,構架宏大,酌古準今,簡直難以想象出自豆蔻少女之手。
甄奕看過后,將文章作為范文拿到課堂上跟其他學子分享,當即引起極大反響,據說人人拍案叫絕、自愧不如。滿座十年寒窗的文人,竟無一人能及她半分。
從此,謝知秋之名傳遍梁城內外,“才女”二字已牢牢綁在她身上。
后來,她因年齡漸長,離開白原書院,但十三歲又作遠林賦,十五歲作秋夜思,十六歲作正月十二登云月臺有感
其中她十五歲所作的秋夜思乃是一首七言格律,可謂傳遍大江南北,孩童皆聞而誦之。
如此種種,憑著甄奕親傳女弟子之名,兼之以謝老爺本人為首的謝家勢力有意無意的推波助瀾,謝知秋的名聲如野火蔓延般瘋長。
時至如今,她已完全稱得上一聲“名滿天下”,不僅完全達到了謝老爺最初與林隱素先生商量時渴望的目標,甚至更甚,連謝家本家的長輩見了她,都不得不敬上三分。
謝家的仆從,不少人在進謝府前就聽說過大小姐謝知秋的才名,故對她格外敬重。
尤其謝小姐不茍言笑,能得到她的夸贊,在整個謝府都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只是,當其他人都在表示羨慕的時候,那個真被摸了頭的小丫鬟反而有些心不在焉。
有人發覺她的異狀,輕撞她的肩膀,取笑道“你怎么了被大小姐摸了頭還不高興,是樂傻了”
小丫鬟回過神,可反應仍是呆呆的。
不知為何,她腦海中盡是謝小姐與她說話時的神情
小姐說
“于我而言,我也有自己的喜好,有自己想要抉擇的命運。”
“我渴望的命運,也同樣是這樣可望而不可即的東西。”
謝小姐說這些話時,眼神望向窗外,唯有側臉面向她。
那一瞬,她覺得小姐的面容宛如天邊清月,有著外人難以理解的落寞。
她不太懂那神情,卻不自覺地被觸動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