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在梁城隱姓埋名,沒有人知道她以前當過人妾,但她自己清楚自己的過往,又曾有過差點被父親賣進勾欄的經歷,她對樂坊女子的偏見比普通人小很多,很快妥善地安置她們。
被收進繡坊的樂女大多走投無路,本來對人生已經十分絕望,如今得了一條自力更生的生路,都感激涕零,極為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
她們比尋常女子更加聽話、更加勤勞,哪怕是從來沒見過的紡車,也毫不猶豫地拼命學習,只為不再陷進無路可走的絕境。
燕子想得很周到,知道女子有名聲的顧慮,極為小心地教她們如何隱姓埋名,好讓她們順利以繡娘的身份開始新生活,沒有后顧之憂。
最后,就是歸良后用回原名的王小妹,以及杜寧枝的妹妹杜青梅。
王小妹同樣護駕有功,受的封賞比別人多些。
為了顯示皇恩浩蕩,趙澤親自將她寄名給朝中某官員當女兒,又為她指了一樁與官家子弟的婚事,待她半年后年滿十五再成親。
若讓謝知秋來決定如何犒賞有功女子,肯定不會問也不問就直接賜她一樁所謂的好婚事,但這在世人眼中,已是王小妹這種出身的女子本來祖墳冒青煙都高攀不上的大好事,她能被皇上賜婚,簡直不亞于男子金榜題名,要是還要挑剔,就太不知好歹了。
王小妹自己看上去非常惶恐。
她其實知道自己沒有太多謀生手段,由于自小處在任人買賣的環境,她也并不覺得盲婚啞嫁是不可接受的事,更何況一朝就從賤籍女子成了千金小姐,以后還能當官家夫人,怎么看都沒有拒絕的理由。
但是她看了看身邊的杜青梅,杜寧枝這個妹妹年紀還小,漢話沒學會多少,目前只依賴她一個人。
王小妹思來想去,咬著牙又一次鼓起勇氣,問皇上能不能將她的婚期延期幾
年,等她將杜青梅養大點,再做打算。
杜青梅年紀小,又是有功之女的妹妹,其實比王小妹更好找收養。
不過趙澤見她們姐妹情深,覺得是段佳話,還顯得自己是仁君,就準了這個請求。
話又說回謝知秋。
案子有了定論后,按照慣例要論功行賞、賞罰有別。
原大理寺卿何義玩忽職守、意圖包庇,被革除官職。
兩名大理寺少卿本也要被查辦,但因謝知秋為其中一位昔日上司祝維平說話,讓祝維平勉強保住了頭上的烏紗,而另一位大理寺少卿則被降了職務,調離梁城。
而大理寺卿之職空閑,被選來接任他的,自然是辦案有功的謝知秋。
這年六月,謝知秋升任大理寺卿一職,官居從三品,著紫公服,佩金魚袋,年紀輕輕,已是執掌一寺、出入崇政殿的高官大員。
祝維平原先就看出謝知秋前途不可限量,但萬萬沒想到她能走得這么快、這么險,這回又是多虧謝知秋美言,他才能在大理寺大清掃中保住頭銜,自然對謝知秋生出感激之情。
為了鞏固自己現在的地位,他立即將立場倒向新上司,幫著謝知秋鏟除前任大理寺卿留下的異心之人,然后換上全新的、愿意為他們驅使的人手。
不多時,單大理寺一處,已徹底是謝知秋的天下。
謝知秋初次紫服歸來,蕭尋初看她短短三年便從新科進士成為朝中重臣,心中驚愕之情難以言喻。
哪怕他一向看得出謝知秋的才能,也難以想象她能獲得這么快如此成就。
蕭尋初恭賀她道“恭喜你,總算取得一個好結果。這樁案子能得到現在的結局,也算善惡有報了。”
謝知秋卻皺起眉頭,看起來并不十分開心。
她說“從結果來看,并不算壞,不過齊慕先以權壓人,是試圖用權力來得到一個對自己有利的判決,而我不想要這個結果,所以投機取巧,找來一個權力比他更大的趙澤,再利用趙澤在此案中的弱點,讓他站在我這一邊,以獲取我想要的判決從實質上來講,我與齊慕先并無不同,不過是看哪一方的權力更大罷了。”
說到這里,謝知秋輕輕垂下眼睫,道“若世上真有公理存在,一樁案子只是想要個公道,本不該如此。”
蕭尋初明白她的意思。
他想要觸碰她的頭發,但見謝知秋心不在焉,又將手放下了。
他笑著對她道“你已經做得夠好。根深蒂固的東西,不是那么輕易能改變的。換作是別人,誰又能做得比你更好呢”
言罷,他衣袖一抬,指了指窗外,道“你看。”
今日,王小妹與杜青梅的新父母特意帶著這兩個義女上門,來拜訪答謝謝知秋這位“恩公”。
當然,他們看得出謝知秋對樂坊女子的現狀有所關注,此舉未嘗沒有與謝知秋這樣的朝中新貴套套近乎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