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國興盛,重在學子。天下英才,會于國子。”
“謝氏女謝知秋,器度端重,姿智明敏。前有先帝托夢之囑,后有舍身救圣之忠,勁正清直,華才出人,乃不世之材,可堪育教之重任。”
“今朕丕承宏緒,值造多艱,外有侵辱之虞,內賴修攘之略。爾其欽哉,尚多受祉。”
“臣謝知秋,謝主隆恩。”
三月十五,謝知秋被召到文德殿進行宣麻儀式。
按照方朝的禮制,任免朝中重要官員時,會由翰林學士以麻紙起草文書,寫下皇上的詔令,再由內侍官送到文德殿,舉行“宣麻儀式”。為顯隆重,御史臺還要召集百官前來聽麻。
然而謝知秋本人,直到她親手接下敕令,得知自己被重新授了官,整個人還宛如做夢。
她被任命為國子監祭酒,官居從三品。
由于受到史守成等官員的層層阻力,她以現在的女子之身,想要官復原職、像以前那樣任參知政事那般的要職,難度還是太大了一些。
不過,還能得到國子監祭酒這樣舉足輕重的官職,于謝知秋而言,已是意外之喜。
謝知秋因有救圣之功,且身為女子,能走到這一步是罕見的特例。皇上為顯皇恩浩蕩,還特許她這么一個三品官,以宰相之禮舉行宣麻儀式。
這對謝知秋而言,無疑是極大的榮耀。
而這一切,恐怕是多虧貴人相助。
謝知秋想起什么,略微一凝。
“老爺,大小姐被授官國子監祭酒了”
“真不愧是小姐”
為了謝知秋的事,謝府上下已不安了數日,如今塵埃落定,消息剛傳回謝家,謝家人為了不落主人家的面子,自然一片歡慶之氣。
如今這謝大小姐,可徹底成了傳奇般的人物。
自從太后在花宴上公開說了一句
“那謝家姑娘相貌,與十幾年前先皇夢中帶給哀家看的那個蓮中童女,一模一樣。”
謝知秋在梁城的風評可謂立即一轉
這一句話,就解釋了謝知秋為何從小聰慧過人、為何獨獨是她會和蕭尋初交換身體,甚至連她隱瞞實情入仕之事,因為有了上天賦予的使命,都忽然變得很有必要性。
梁城那些個關于謝知秋的話本子,馬上加入了這段有神異色彩的前情,聲勢浩大地講了起來。至于那些曾說謝知秋妖異詭誕的人,從那以后就銷聲匿跡,沒再出過聲。
就連在謝家,都有小丫鬟傻乎乎地道“原來大小姐是神石所化,難怪從小到大都沒什么表情呢”
至于謝家老爺謝望麟,得知長女重獲官職,心中又是驕傲,又是慌亂。
他這人好顏面,從年輕時就討厭旁人看低自己。正因如此,他自從生了這么個才智過人的女兒,一直有心要炫耀,又是為她四處尋覓良師,又是為她塑造才女的名聲。
謝知秋
也頗為爭氣,除了她死活不肯定親的那兩年讓謝望麟焦頭爛額,其余時光,她始終是令謝望麟自豪的長女。
但縱然是謝望麟這個親生父親,也萬萬沒想到,他這個才華橫溢的女兒,有朝一日,居然真能以女子之身出入朝堂,官拜三品
對官運一代不如一代的謝家來說,謝知秋橫空出世,無疑如一道清光劃破暮空,照亮闃黑長夜
她果真一下便勝過謝家所有被寄予厚望的兒郎,甚至遠勝于她叔伯之類的長輩。今后的謝家,想必不得不重視謝知秋這個曾經的商人之女,甚至要將這個家族的興亡都寄托在謝知秋身上。
謝望麟一生都被同族兄弟壓制,被認為是讀不出書、經商玷污書香門楣的沒出息之人,人到中年,忽然被女兒送了這么大一份驚喜,要說他完全沒有揚眉吐氣之感,那絕對是假話。
不過另一方面,他更大的感受,卻是震驚與擔憂
在謝知秋年幼之時,他縱然知道這個女兒才能驚人,也不認為她一個小姑娘真能有越過男兒的成就。
現在再回頭看,謝望麟只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傲慢和淺薄,回想起自己過去說過的話,頓覺尷尬窘迫。
而與此同時,謝知秋是他的親生女兒
方朝女子為官前所未有,謝知秋以女子身份身居高位固然是榮耀,但她繼續往前走,面對的將是一條沒有前人的道路。
官場兇險動蕩,謝知秋樹敵無數,女子之身又受人詬病。
為人父母,自己的孩子將要走向父母完全不知該如何幫助她的地方,又有誰能不擔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