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皇室對皇族男子的婚姻篩選嚴格不假,但歲月長了,其中又難免會有例外。
趙澤自己的母親、如今謝知秋面前的這位顧太后,她在與方和宗相識之前,就另有一位丈夫。
德興十年,一名瘦弱的女嬰出生在關中晉城一戶顧姓的普通農家。
那幾年連年災荒,農戶歉收。
因為養不起女兒,這女孩沒幾歲就被賣給別人作童養媳,人還沒灶臺高,就已經學會洗衣做飯種地挑擔賣菜,還常被公婆挑剔打罵。
后來這戶人家又種種原因自身難保,女孩被轉手賣給戲班,開始學習雜技。
在戲班,班頭苛刻無比,賣藝的孩子缺衣少食,但好歹不至于餓死。
跟隨著戲班,女孩一邊賣藝,一邊流浪各地,最后來到梁城。
十二三歲時,由于身體發育,無法再像以前那樣做出高難度的危險動作,女孩在戲班的身份逐漸雞肋,被年
紀更小的孩子頂替,隨后她嫁給梁城本地的一位工匠,離開戲班。
沒過多久,適逢辛國發動戰爭,方國邊境吃緊,為補龐大的軍事缺漏,朝廷采用了極高的征稅,并且在民間大量抓丁。
動蕩之中,民心渙散。
女孩的丈夫生計艱難,遂決定將妻子賣給他人換錢。
而同一時刻,有個衣著精細的年輕伙計正在到處閑逛,尋摸著買個漂亮的女人,送給他想要討好的貴人。
他見有人販賣少女,就上去搭話。
因為是要獻給貴人的女子,他得知這人賣的是自己的妻子,這女子雖貌美卻早經人事,他便失了大半興趣。
不過,這女子性情溫和,氣質獨特,他便與她攀談了幾句。
誰知這一談,他發現這女子年紀不大,居然見識十分了得,不但曾親身周游各地,熟知方國各地風土人情風貌,還對世俗人故有十分深入的理解,能見微知著,問她朝廷民間之事,她都能憑人性而推說出一番見地。
她沒讀過書,不識字,但談吐并不讓人厭煩,反而有一種純樸的風趣知禮,而坎坷的命運沒有讓她變得憤懣陰郁,竟形成了一種豁達通透的大方氣魄,短短幾句閑談,就能輕易讓人對她生出好感。
說實話,在貴人那里,漂亮的女人很常見,他們閱盡千帆,早就不稀奇了。再怎么美麗純潔的女子,他們要多少有多少,最多不過憑著興致新鮮幾日,就會膩煩。
但是像這樣見多識廣、曠達早慧的少女,真沒人見過幾個。而且她如此聰明知事,說不定倒比那些容易恃寵而驕的愚昧美人,更為可用。
伙計不由后退兩步,重新打量起她來。
女孩起初不知那年輕伙計的身份。
等跟著去了從未見過的奢華王府,女孩才知曉,此人竟是當朝三皇子麾下的指揮使,而他買下她,為的就是獻給三皇子。
后來,她果然如伙計所料想得那樣,很得三皇子青眼。
皇帝得知自己看重的兒子沉迷與來歷不清、出身低微的民間女子廝混,大為光火,勒令三皇子將少女趕出王府,并迅速為兒子定下正妻。
而三皇子竟舍不得,陽奉陰違將女孩養在別院。
再后來,皇帝駕崩,三皇子以太子身份即位,就是后來的方和宗。
而這顧姓女子,之后幾經周折,在原皇后薨逝以后,方和宗力排眾議,將她立為皇后。
又過數年,方和宗駕崩,她奉詔垂簾聽政,手握大權。
終于,她成為了當今群臣不敢妄議的人上之人
當朝太后顧詩詩。
此刻,這個人物就端坐于高位之上,手持佛珠,低頭垂望謝知秋。
她道“在這個世道,一個一無所有的弱女子,想要從底層爬上來,必須要抓住一切能利用的東西。
“無論是才智、美貌,還是經歷、身體。若是世人都認為女子無法不依附于男子,那就唯有利用這一點,驅使一個身居高位的男子,然后凌駕于其他人之上,借他前往別人無法欺辱你的地方。
“謝知秋,你是個聰明的姑娘,但你心高氣傲,有那么大的野心,卻還有不想放棄的東西。
“在這種時候,沒有人拉你一把,是不行的。
“我正好長了手,也想看看你憑你那點稚嫩的手腕和小聰明究竟能去往何處,所以伸手拉了你一下,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