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太后問“對史守成的做法,謝大人怎么看”
謝知秋想了想,回答“我大概能理解他的心態。”
齊慕先并不是什么好人,但他穩穩地在同平章事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好幾十年,中間無人能撼動,民間還有不少人對齊慕先十分崇敬。
而史守成從不假公濟私,為人比齊慕先剛正多了,卻在當上禮部尚書以后,多年不得晉升,眼看著齊慕先風調雨順,他想來極為憋屈,而且這一憋,就是十幾年。
謝知秋道“史守成多年與齊慕先不睦,此前齊黨勢大,齊慕先在民間的口碑也極佳,他反對齊慕先,要頂受很大的壓力,甚至被其他人當作沒事找事。
“如今齊慕先倒臺,他可算揚眉吐氣,自然忍不住要四處宣揚,好讓人知道他的先見之明。
“而且史守成如今的聲望和地位,有一大半都是因為他是很早以前就看出齊慕先道貌岸然的元老級人物。
“齊慕先的地位越是低,他的聲望就越是高;齊慕先犯錯越多,就顯得他越是正確。
“他就算只是為了鞏固自己現在的名望,也必定會這么做。”
說到這里,謝知秋頓了一下。
“其實齊慕先現在被人罵成這樣,也怪他自己不爭氣。”
齊慕先待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數十年,他背后的問題實在多得嚇人。
就連謝知秋這個一手將他推進大獄里的謀劃者,都沒想到齊慕先一扯能扯出這么多案子。
光是抄他的家,大理寺就從去年抄到今年都沒抄完。每回以為終于要抄完了,一回頭又能發現他在某處的私家大宅或者金庫,然后又會發現點什么證據,牽扯出一堆罪名來。
現在的罪名,已經足夠齊慕先來回死二十次,最近大理寺甚至從齊慕先的一處死宅里發現了與辛國有關的信物,具體是用來干什么的還不知道,但若是查清楚了,沒準兒牽扯甚大。
從這個角度來看,史守成認為齊慕先死得太干脆,其實有理有據,十分正確。
“不過,”
謝知秋猶豫了一下,才繼續說。
“齊慕先專權之時確實有不少問題,如今他已倒臺,更應撥亂世、反諸正,將精力放在改進官員管理、減少貪污腐敗、提高效率上。”
“而史大人一直只忙著批判齊慕先,其他方面卻停滯不前,未免有只顧謾罵,卻無實績之嫌。”
“而且史大人在思想方面未免抓得過緊了,以前齊慕先十分喜愛易經一書,經常拿來研究,而史大人前些日子發現齊慕先的文章里有不少分析易經之言后,竟將易經也大批了一通,嚴禁學生
再在文章里引用。”
史大人矯枉至此,已經鬧得朝中風聲鶴唳,官員們都怕自己一不小心寫的什么東西和齊慕先碰巧有關,已然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史大人還要大改齊慕先時期的政策,但其實齊慕先主事的這數十年,經濟政治軍事局面都還算穩定。其中定然有不少問題,若是慢慢改,是能將全局變得更好的,但史大人往往一拍腦袋就想一個政策,有些只是小改,有些卻是故意往齊慕先相反的方向大變,吃力卻無多少實用性。”
“他還要求下面的官員必須在一年內執行完畢,逼得這樣緊,下面的官員恐怕只能層層再往下施壓,最后很可能為了不影響政績,強行搞點表面功夫來充門面。最后費錢又費人力,卻沒什么實質作用。”
“史大人任同平章事以后,雖然齊慕先已死,但朝中局面似乎沒有變得更好,反而更為動蕩混亂了。”
這種時候,若是皇帝得力,倒也能恰當地把控方向。
但趙澤為帝經驗不足,又在齊慕先的事件上受了驚嚇,最近在政事上沒放什么心思。以前他習慣聽謝知秋的,現在又習慣性聽史守成,多少對此有點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