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時,終于有人忍不住打破沉寂。
“皇上。”
趙澤順著聲音望去,卻見說話的是大理寺卿祝維平。
祝維平長嘆一聲,道“眼下指責已然無用,當務之急,是解決問題。
“依臣之見,我軍未必有十成把握守得住擎天關,若是擎天關失守,梁城必然淪陷。然而皇上九五之尊,如有好歹,天下無主,必將大亂。
“如今,最優先的事宜,是保證皇上
的安全。
“是以,臣以為,為今之計,唯有做好遷都的準備。”
趙澤一愣“遷都”
“是。”
祝維平道。
“退到長江以南,有長江阻隔,辛國騎兵便再難南下,便可保一時太平。”
“這不是長久之計,但在當前的局勢下,卻能保證皇上的安全。”
“臣以為,當下應派將領死守擎天關,拖住辛軍的進程爭取時間,然后立即籌備遷都適宜。”
“江南臨城有皇上行宮,皇上可先臨時定都于臨城,然后修生養息北方戰事,今后再作打算。”
如此之言,就是有可能要舍棄北方的領土,于南方求得安寧。
這樣實在憋屈,作為皇帝也太過恥辱。
可在這等局面之下,卻已是屈指可數的可用之策。
祝維平此人平日愛隨聲附和,很少率先表露自己的意見,若不是滿朝連個能說出像樣建議的人都沒有,他必定不會出來帶這個頭,也是實在沒了辦法。
有了祝維平發聲,官員們互相看看,開始三三兩兩有人支持。
史守成左看右看,趁著沒人注意,忙說了句“贊同”,然后又不知聲了。
滿朝文武最后竟只有這樣一個辦法,趙澤滿心盡是蒼涼。
可是不用此法,他或許是連性命都保不住,已無選擇余地。
“也可。”
趙澤艱難地點了下頭。
這一下,就只剩下一個問題了。
他稍作停頓,問“那么諸位愛卿認為,何人可去守擎天關”
“”
此問一出,又是滿堂寂靜。
戰局擺在眼前,大家有眼睛都看得見。
連皇帝都要遷都了,這個時候去守擎天關,不是因為能守住,只是因為需要有人為皇帝逃跑爭取時間。
主要部隊必然要護送皇上南下,去收關的人手不會太多,而且梁城人去樓空,后面恐怕不會有任何援兵。
朝廷的更戍法至今未改,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這種時候作為將領,帶著一群一天都沒和自己磨合過的、烏合之眾組成的士兵,去直面數萬辛軍精銳,死守擎天關,那壓根不是打仗,不過是去送死。
沒本事的攬不了這個瓷器活,根本守不住,去了跟沒去一樣。
可有本事的人,誰又愿意去本就是危急時刻,再損失可用的大將,未來朝廷會愈發艱難。
朝堂上不知安靜了多久。
忽而,只聽長長一聲嘆息,一個魁梧的身影站了出來。
那人身長九尺有余,蓄關公胡,滿臉傷疤,神情兇煞。
蕭斬石已經許多許多年沒有上過朝了,若不是皇上在軍事上實在沒了辦法,恐怕還是不會將他叫來。
此刻,在滿朝重臣中,只有蕭斬石開口道“皇上若信得過臣,擎天關,便由老臣去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