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以為”
謝知秋說到這里,不自覺地看了眼窗外,腦海中浮現出蕭條的梁城、顛沛流離的百姓、戰場上堆滿的尸體。
她閉了閉眼。
隨后,謝知秋回答“憑方國目前的國力與士氣,還是不宜久戰,應盡快脫離戰事,以保障民生為主。微臣希望,皇上能讓微臣以方國之名,去與辛國商議和談事宜。”
“”
“不過,主動與辛國和談,不意味著示弱。”
謝知秋繼續說了下去。
“義軍如今在前線還有些優勢,微臣認為可以趁這個機會,讓辛國同意新的和談條件停戰,方國不再給辛國上貢,同時辛國歸還北地十二州。”
謝知秋之言,讓趙澤聽得一愣。
自從開戰以來,方國輸多贏少,實在沒什么議價權。
其實他不是沒試過向辛國要求停戰,但辛國勢頭正勁,根本不愿意停。他們不是完全無視停戰要求,就是獅子大開口,開出天價賠償或者進一步割讓領土這樣完全無法答應的條件。
趙澤覺得只要能停戰就很好了,若是辛國愿意讓步一下賠償數額,他還是可以繼續繳納歲貢的。
他知道義軍肯定比他有底氣得多,但他沒想到謝知秋如此有自信,竟然連讓辛國歸還北地十二州的條件都敢開
要是真能實現,那簡直像做夢一樣。
趙澤第一反應是這不可能,可畢竟是謝知秋,從她口中聽到這樣的話,總覺得或許真有可能實現。
趙澤忍不住問“謝愛卿,當真有這般信心”
“”
謝知秋說“要說把握,并非十成十。”
謝知秋稍作停頓,道“但微臣以為,值得一試。”
而謝知秋與趙澤交談時,史守成亦在旁邊。
他看著謝知秋與趙澤交談,心中便十分煩躁。
他絕不認同趙澤與辛國合作,但若是謝知秋再次勢大,對他來說也絕不是好事。
盡管他昨晚沒有答出趙澤的話,可從昨晚到現在,他仍在絞盡腦汁思考可以自救的方法,希望能找到謝知秋的破綻,阻止她再次勢起。
聽到謝知秋說出“和談”二字,史守成先是皺了皺眉頭,覺得謝知秋不過是在說大話,就算義軍狀態不錯,又怎么可能在辛軍險些攻下擎天關的情況下,以方國的名義說服辛國歸還十二州
但接著,他腦筋一轉,忽然冒出一個想法來
盡管朝廷現在沒什么議價權,但義軍和辛軍雙方都在試圖拉攏朝廷對付另一方,就說明他們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
既然雙方
都不可全心信任,那他們何不將計就計,令其兩虎相斗,自己隔岸觀火
辛國對義軍的忌憚,顯然大過對朝廷。
謝知秋提出想出使辛國議和,正是時機。
辛國對義軍如此顧忌,若辛國皇太后知道謝知秋是義軍軍師、是義軍中的核心人物,只怕不會放過除去眼中釘肉中刺的好機會。
義軍出使辛國,無疑可以拖延時間,給朝廷軍喘息的時機。
若是辛國真對義軍使者下了手,那同樣沒有壞處,既可以削弱義軍,又能激化他們之間的矛盾,可謂一舉兩得。
這個念頭方一冒出來,史守成便心中一動。
這日,趙澤先送歸謝知秋,與史守成討論時,史守成如此上諫道
“皇上,老臣思來想去,還是認為辛國固不可輕信,但外面這群亂臣賊子,同樣居心叵測。”
“他們的軍隊不聽朝廷調令,又意欲挾持朝廷。縱然謝知秋當下似乎愿意保持友善,可義軍是一個足以掌控數城的大軍隊,軍中其他人的想法,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