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樓內一片寂靜。
謝知秋有些吃驚地開口“你竟要救我們”
宋問之只是笑,沒有接話。
盡管宋問之是蕭尋初以前的師兄,兩人這回見面感情好像也不錯,但他畢竟效命于辛國,謝知秋之前對他還是以戒備為多。
這個時候,沒想到他會主動提出要救他們,謝知秋不免錯愕,看宋問之的眼神,亦有些變化。
蕭尋初則更為震驚“師兄,那你呢要是我們在你的樓里消失,等辛國那邊發現,不可能不怪罪你吧”
宋問之沒有否認,但又說“這你們不用擔心。皇太后之所以要殺你們,就是因為忌憚你們的武器技術。
“我這回敗了兩局,但仍然是辛國這里最好的匠人,要是殺了我,辛國拿什么去對抗義軍將來會使用的軍用火器
“我責罰難逃,不過,至少性命應當無憂。”
性命或許能保住,可統治者真要降下罪罰,多的是手段讓人生不如死。
劓刑,宮刑,斷足
只是頃刻之間,謝知秋腦子里就想到了很多辛國可以懲戒宋問之的方式,他們如果真的一走了之,不難想象宋問之會遭遇什么。
謝知秋側目,問“我聽聞師兄當年是自己決定要效忠辛國的,如今又為何要犧牲自己,來救我們這些方國使者”
宋問之看向謝知秋。
他與謝知秋是第一次見面,不過蕭師弟不善隱藏感情,只是通過他們兩人之間的眼神交流,宋問之也能感受到這兩個人關系非比尋常。
畢竟是初次見面的方國官員,他對謝知秋存著幾分疏離,但因為是蕭師弟親近的人,他凝了一下,還是對對方說了實話。
“我們師門的事,你好像知道不少。”
宋問之說。
他頓了頓,才言“當年在我看來,以方朝朝廷的昏庸,亡國是遲早的事。
“而我們這樣的人,不過是升斗小民,根本左右不了朝廷的決定,若民與官斗,更是一條死路。
“我明明看清了局勢,若是不自救,難不成還困守死地,呆等著我的家人跟隨庸君埋骨
“螻蟻無法撼動大樹,蚍蜉亦不能扭轉巨船航向。
“以我之力,實在無法改變天下大局,力所能及的,唯有保護自己的家人而已。”
宋問之略作停頓。
“謝姑娘,我們當年在臨月山上的事情,我不太清楚你聽師弟說了多少。”
“少年當有大志,年輕的時候,我也不是沒有做過守護天下的美夢。”
“可是后來,師父他是怎么死的”
“那些愚人,隨心所欲地譏諷嘲笑我們是瘋子、怪物師父一心赤誠,一把年紀了,卻被他們指著鼻子罵說他是撿垃圾的沒用乞丐”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那些人看不起我們的知識在先,我又何必熱臉去貼冷屁股,自作多情,非要救他們不可
”
宋問之此言,多少帶了些泄憤的怨氣。
不過謝知秋自己也是先為官,后投義軍,若不是到處碰壁,經了不少身不由己之事,斷不會做出這般選擇。
這種對朝廷的不信任,她不是完全不能理解。
謝知秋想了想,說“宋師兄嘴上雖如此說,可是眼神和行為看起來都并非真的如此無情,而且師兄制作的攻城器和守城器,都沒有完全以殺戮為目的。”
“”
宋問之本有意回避她的目光,可是聽到此言,眼神又晃了一下。
“我只是不喜歡殺氣過重的武器。”
他一邊這么說,一邊想了一下,又看向謝知秋。
他說“你們在沙盤對局上用的那些武器,未免過于殘暴了。
“你們可能覺得當下贏了就好,但這樣武器的出現在戰場上,一定會讓敵方大為戒備,然后隨之開展軍備競爭。
“你們這邊的手段極端,對方為了贏,就會拿出更極端的武器。
“這樣一層一層堆疊下去,遲早有一日,一場戰爭就會讓百萬、千萬人喪生,令全天下人都陷入危險之中,乃至生靈涂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