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外,安寧伯府。
假如大清有一個官員知名度排行,安寧伯絕對能夠排到前三名,可能只有起兵謀反的吳三桂耿精忠能與之一決高下。
這并非空穴來風。
康熙十四年,牛痘先是在京城局部傳播,由貴人子弟領頭,除了一開始克服些小困難外,進行順利。
從康熙十六年到康熙二十年,牛痘在全國推廣開來,拯救無數百姓性命,甚至為清朝初期人口的提升都有作出貢獻,也讓康熙在民間的聲望不少更多逆轉。
同時,安寧伯也不會被人忽略,民間更是有人為他立長生碑,也有當史文人將他寫入文章或詩詞當中,連安寧伯府有時會出現百姓來感激下跪的畫面。
嚇的馬佳牧趕緊讓人請他們離開,并且專門找人盯著勸誡此事,他可不敢吃了熊心豹子膽,與康熙比名聲,普普通通、庸庸碌碌過完一生才是正確選擇。
反正他本身也是個庸人。
馬佳牧也更加能夠體會自己從女兒那里得到了什么,只要不作死,他們馬佳氏保證未來無憂。
哪怕作死,也能留后,不說后代,更有流傳百世千世的好名聲。
馬佳牧天天在心里念叨,有這么一個女兒,他們可真是祖墳燒高香,對于女兒的事情,只要不反叛,他都盡心盡責的完成,或者讓兒子盡心盡責。
包括與馬佳圖海一家打好關系;各種商鋪搞起來,掙得的銀兩至少三分之二都入女兒庫里;培養水性高手,搜尋出過海的經驗豐富者,尋會外國語言的傳教士,拉近兩廣參與海上貿易的富商等。
他們家人口少,兒郎都是知情者,更無一人有異議。
有的人比他這個當老子的還積極。
等三藩平定與臺海收復后,這種涉及暴利的行業,涉及不止一家兩家的利益,當下便有人上書,關于解除海禁一事。
皇上通過。
馬佳牧一邊暗贊女兒的料事如神,一邊靜候下一步指示。
果然這一天下朝,便聽到馬佳蘇日佳來訪問過的消息,與妻子伊特木氏、兒子馬佳富勇開始合計此事。
首先,自家貨物。
瓷器、茶葉、刺繡、絲綢、香料、牙雕、漆器等手工藝品,據說都是外國人喜歡且不會制造的東西,類似于自鳴鐘在大清,不對,現在大清已經可以制作自鳴鐘。
換回來的東西,當然以金銀寶石為主。
此外,可以尋一尋良種尤其是主食、書籍、西藥等東西,馬佳蕓蘭怕他去換玻璃器物,便以不易攜帶為借口剔除。
安全方面一直在準備。
從路線到人手,但他們最后還是選擇先與人合作,分擔壓力,學習經驗,等有了經驗和成本累積,他們才有資格獨立。
而且海上貿易從來不是單方的,等海外商人知道消息后,總有人會來清交易,到時候朝廷可能設立海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商人的安全。
總之這飯得
一口一口吃,馬佳富勇主要負責聯絡此事。
馬佳蕓蘭還提出關注會他國語言的人,培養學習他國語言的人,海外不止一個國家,語言不止一種,著重通用語。
羅剎國語言也可以學習一下,東北部趁亂逃出的農奴可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