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遇見傷患時,死馬當作活馬醫,胤祉把酒精獻了出來,酒精在消毒上面的確有奇效,能夠減少破傷風感染等病癥,萬不得已還有高燒降溫之用,關鍵時刻確實救下一部分傷者的性命,十之有一、二。
這個數據已經很驚人了,畢竟他們還未把酒精的作用用到極致,且因酒精易燃攜帶要求復雜,到后面還有點不夠。
這件事也為胤祉刷到一份實打實的聲望,除了幽默和平易近人外,多了一些體恤他人的良善評價。
當然,這種聲望不宜太過,他悄無聲息地把聲望分到胤祁、胤祝、康熙頭上,畢竟這是胤祁與胤祝提煉出來的,造辦處負責生產,康熙先前也曾推廣過。
此外,胤祉同樣也不會錯過恭親王常寧與副將、都統們的每一次會議。
但他很少冒然插手。
即便真有點子,也是先不吝嗇于請教他人,再提出自己的參考意見,有的有用,有的無用,甚至于因存在常識性問題,而顯得有點滑稽可笑。
而當出錯時,胤祉第一個跳出來自黑,笑嘻嘻打破尷尬或凝固的氛圍:“我只懂得紙上談兵,讓皇叔與諸位巴圖魯見笑了。”
其他人當然是給予很多安慰,還夸他上次或上上上次提出的建議有效,酒精也幫助軍隊留下不少勇士的性命。
賬內氛圍相當融洽。
在胤祉下一次提出或有效或無效意見時,大家也是帶善意看的,甚至于也跟著打趣,他們還不吝嗇出手指點一二,讓他在軍事實踐上收獲良多。
這樣一次次下來,也給武將們落下一個謙遜好學的印象。
恭親王常寧是康熙的皇弟,但他并不得康熙喜歡,尤其是相對于同樣作為兄弟的福全來說,是非常不喜了。
一因常寧桀驁不馴的個性,出生不久便走向這輩子上無可上、退無可退巔峰的他,幾乎不給任何人面子,康熙也拿他沒辦法。
二因常寧甚至比康熙更得宗室喜歡,獲得宗教的認可,與鑲藍旗鄭親王一脈走的很近,乃至于現在擔任鑲藍旗領主之位,只居于旗主之下,這可是連福全都沒干成的事兒。
但常寧這人也的確有能力、無野心,和其他旗主不同,重用他不會產生讓康熙感到威脅,相反挺安心的。
常寧其實也不喜康熙以及康熙的兒子,這個和康熙不喜他一樣,都帶有主觀情緒,對于胤祉一開始也是愛理不理。
然后沒過多久見他快速融入,將領都夸他好話,這才正視起來,一番觀察,心中想:heihei喲,皇兄那么一個正經人居然生得這么一個沒臉皮的小子,有趣有趣。5”
兩人的交流多了起來。
胤祉與額娘、姐姐上課時,已把愛新覺羅家的宗室里里外外分析了個遍,自然包括常寧,也明白常寧在宗室與康熙心中的地位,可以交好,但不宜走近。
兩人除去這場戰役,天南地北什么都聊點兒,卻
很少聊拉攏話題。
如此一來,更讓常寧高看一眼,也心驚于這小子懂的極多,皇兄怕是走狗運才生出這么多能干的小子。
酸了酸了,根本比不上。
戰役有穩有打繼續進行著,隨著時間一點點過去,清軍以火器兵為前列,步兵繼后,騎兵為兩翼,攻破噶爾丹上萬駱駝聚集而成最后一計"駝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