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也在發散思維。
他們會產生占領土地的這個想法,那些航海冒險家應該也有而這些冒險家不是為了行商他們的目的又是什么海外真的是蠻夷之地嗎為什么有如此多高產作物
此事暫時擱置。
康熙再下一道口諭圣令,從今往后,不管是海關,還是禮部,對于外來國家與番邦國家都要更加注意,尤其是從海外歸來的新奇東西,必須上報。
胤祉頓了頓,推薦:“汗阿瑪,此話不該兒臣來說,但舉賢不避親,兒臣認為五弟會多國語言,也了解過很多西方的東西,他很適合與此事相關工作。”
“為何不是胤祝”康熙問。
胤祉直白地回:“六弟不喜不擅與人相處,一心專研于各種各樣的自然真理,在屯田曹、起部曹、掌農墾、興水利等工部事務上可能更能發揮才干,且五弟六弟一起往往會一加一大于二。”
好吧,眾臣也看出,不止安寧伯寵女兒,榮妃娘娘寵兒女,胤祉也寵弟弟。
有人終于想起來,這件事的開端正是五阿哥、六阿哥為了上書房結業而搞出來的,這還真是一脈相傳。
至于是不是二阿哥在培養勢力
有,但且不多。
首先,他們算是見識到二阿哥的本事,假如二阿哥真如太子、大阿哥一樣成立黨羽,現在打上標識的門人不至于只有那兩只,連馬佳圖海都沒有什么行動。
其次,工部乃六部之末,從來沒有人聽說首先選擇工部培養勢力的;至于禮部,確實在六部中地位不低,可主要針對科舉與祭禮之類,五阿哥去的部門是番邦與海邦,可能再加上兼任工部,這又能出個干什么事
即便發生了這么多事情,
這些人根深蒂固的觀念依舊很難轉變。
他們多把原因歸于二阿哥過于寵五阿哥、六阿哥,還把這件事擺在明面上來說。
確實有這個原因,但不止如此。
小五混入禮部“外交工作”,能夠收集了解海外信息;小五兼任工部,小六主任工部,他們能為大清帶來不一樣的變化。
胤祉知道小五小六未來的路不一定比自己好走,他們姐弟四個,沒有人選擇一條真正的平坦之路。
他這也是向全朝臣子們的一個隱隱宣告,不要欺負小五小六,散發流言或其它,那他們一定要小心,因為他們身后一直立著他這個永遠支持他們的兄長。
對于兄弟很敏感的太子與大阿哥也看清楚了。
他倆都沒有一母同胞兄弟,胤禔有個同宮弟弟,但絕對沒有這樣真正的兄弟情深,他大多數把胤禩看作自己的未來的幫手、比其他弟弟更親近一點的弟弟,僅此而已,根本不會像鐘粹宮一樣。
真令人羨慕
康熙對于兄友弟恭倒沒多大感慨,他的關注點在于胤祉的能力越來越出乎他的預料。
在驕傲生了個好兒子的同時,也不可避免開始有了當權者的危機感與多疑癥,這和面對少年太子時差不多。
但轉念一想,紅薯土豆這些確實是利于大清的好事,胤祉有重情這個弱點對他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這些復雜想法在康熙腦中過濾也只是一瞬息時間,他很快給予特許。
“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