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祁現在能做的也很有限。
首先是幫助不同地區的鐵礦石分析成分,很顯然,不同地區的鐵礦石需要不同的高爐,而不是現在的統一化生產,讓刀劍的質量自由發長,從而造成資源的浪費。
其次,鋼的目標作用不同,對于強度鋒利度要求不同,生產程序也大不一樣。
再者,增加一個預處理的項目程序,舉個例子,湘南某縣大量出土的鐵礦石需要先除當中的磷類等雜質。
然后才是對于煉鋼高爐的設計與提高,溫度與隔空環境的升級等。
工部的工匠們沒多大的求知欲,但他們盛在懂事,幾乎是說什么做什么,一個個做事效率還很快。
胤祁對他們不能再滿意了,還為自己和他們設計了防塵口罩與防毒面具等等,再加上安全常識科普課程。
胤祁不過隨手做這些,但光是他的態度,已經讓很多忙碌一輩子的工匠感激涕零,甚至有不少人下跪謝恩。
“”
倒不必如此。
胤祁感受到了工匠的地位有多低,實際上工匠在之前還有“工籍”一詞,這可不是什么好詞,與樂籍、藝籍一樣,還是康熙在機械時鐘出現那一年廢除這種不人道的制度。
自此過后,工匠們的工作氛圍也不一樣,還有老工匠給出一些非常有效的建議,他把為他們請功也記在工作本子上。
至于工部官員,一半以上對于工程之事了解甚少,一問三不知,或許他們的定位在于文職人員
剩下一小半,至少看得出來在努力學習,但能夠講出點實質性內容的也就那么兩、三、四、五個,而且還以木制品居多,或者黃金白銀貨幣。
“”
胤祝把這些狀況也記在工作本里。
他的確不喜歡不關心社交,但不是不懂,往往采用最簡單直白的辦法,這是馬佳蕓蘭給他提出的建議之一。
另一個建議,他的業績必須讓汗阿瑪看到,甲方阿瑪看到利益,才有可能能給他更多資金、名譽、人才等等。
于是在鋼鐵初步升級過后,胤祝的第一份折子上奏。
他把工作筆記本上的東西摘抄上去,加了幾個模式化的開頭結尾。
康熙:
“”
前面看懂了,羅列工部官員現狀,贊美底層工匠,又言工部官員選人制度他不懂,但建議至少給予工匠們一些獎勵制度與晉升機制,有助于他們超常發揮。
這個有道理,但你至少得羅列具體解決方案吧,如何獎勵與晉升,這里也能看出胤祝在行事上有許多稚嫩不足的地方。
中間煉鋼大部分看不懂,尤其是涉及專有名詞,肯定又是自己創造的,
這一點和他額娘榮妃學習的。
末尾結果看懂了。
這個時代的煉鋼最重要的在于提升武器,折子上有寫,刀劍的鋒利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并且提升多少有非常精準的數據描述,與實踐結果。
箭的穿刺也一樣。
他們的箭一向以榆木、削竹制造為主,但這種被胤祝改進過后前面帶有鐵鉤的箭雖暫時產量有先,但殺傷力百倍,絕對能成為大清未來的秘密武器之一。
折子上還有寫,煉鋼速度大幅度提升,而消耗人力、財力、資源反而下降,說不定定未來可以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