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公主與阿哥。
朝臣們也未成想到過,會有公主參與這類事情的一天,這已經涉及到某些人的神經,但康熙顯然不給他們開口的機會,對著固倫榮憲長公主一頓猛夸。
固倫榮憲長公主這個稱號已經是公主頂端,升無再升,康熙便將駙馬提溜出來,夸贊、升爵、加薪、賞賜,一系列流水。
當然,榮憲長公主獲得的絕不止這些殊榮。
首先,噶爾丹在蒙古的勢力非常大,榮憲長公主在刺中噶爾丹的那一瞬間,她在蒙古的聲望再提一個臺階。
不再止于經濟上,還代表著強大,游牧民族有很強的慕強心理,在他們眼中,榮憲長公主已經能和梟雄媲美。
再者,噶爾丹雖然去世,但漠北的戰亂并未完全平定,準噶爾貴族殘留的勢力仍然在,還有策妄阿拉布坦等部落首領對大清虎視眈眈,又有羅剎國不斷在邊境使壞。
假如放任不管,還會出現第二個、第三個、第n個噶爾丹,繼續往壞的地方下去,蒙古的鐵蹄侵入大清也不無可能。
康熙需要一個在蒙古有真正話語權的大清代表人。
固倫榮憲長公主便是最佳人選。
他還記得塔娜口中的經濟制裁與文化融合,也對榮憲有一定的信任,且固倫榮憲長公主作為女人,始終存在局限性。
他也不打算未來讓塔娜的兒子子承母業,假如真需要,將來可以考慮讓塔娜的某個子嗣入京享榮華富貴。
種種原因加在一起,康熙正氏賜予榮憲長公主“巾幗公主”稱號,并且真正默認其加入大清政治決策。
"分疆別界,各有定制",這是大清一向在國內實行的政策制度,即對應不同民族、按不同地區所確立實施不同的管理,關于西藏表示按照這個。1
既然轉世靈童都有了,再出一個巾幗公主也不算什么。
也就是說,榮憲長公主有望成為蒙古的真正掌權者。
以往太子黨與大阿哥黨還會因她的女子身份而忽略,如今光是看見榮憲長公主走入朝廷,他們便知這件事事不簡單,想一想未來的蒙古,頭都大了。
要知道,榮憲長公主與彥郡王可是一母同胞姐弟。
不對,現在已經沒有彥郡王,二阿哥已經晉升為彥親王了。
其實康熙不打算這個時間點晉封胤祉為親王,假如沒有最后那一箭,他都可以找到借口,但偏偏有。
胤祉明晃晃立了功,假如他不升爵,只賞其他皇子阿哥,尤其是把大阿哥胤禔晉為郡王,這非常不合理。
再者胤祁、胤祝與四阿哥一起晉升為多羅貝勒,他們的功勞其實壓下去了,但不壓又不行,三個郡王實在太過,只能把他們的一部分功勞算在胤祉頭上。
也因此,結果為皇子們的晉封為彥郡王升彥親王,大貝勒升直郡王,四阿哥、五阿哥、六阿哥由固山貝子升多羅貝勒,七阿哥、八阿哥也被賜封固山貝子。
這次出征的皇子們全都得以升爵或封爵,一個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