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個團體的出現,讓在場靜默了半秒,隨即響起如雷鳴般的掌聲。
只聽還有人夸:“有如此多的棟梁,萬歲爺真是洪福齊天。”
當武官回答的三個團體的軍師,并沒有太過出人意料。
首先,博爾濟吉特。
蒙軍當中的博爾濟吉特本來是有點躺平的,打漠北肯定打不贏。
自打塔娜嫁入蒙古,情況轉變,塔娜需要完全控制蒙古,這不僅僅要有商業當作橋梁,大清當作基石,也需要她所在的科爾沁部落擁有不下于漠北蒙軍的武力值。
再加上葛爾丹敗北后,漠北多部落受到重創,漠西一向都相對背景化,水草豐茂的漠南科爾沁再次成為蒙軍代表。
現如今的蒙古發展如塔娜所愿,不僅把原有的版圖收入囊中,中亞以及羅剎國東亞部門也在一點點侵蝕,非純打戰占領這種,而是武力值與清文化雙雙入侵。
中亞與羅剎國東亞邊境已有不少開始信道或佛學,且因商業的交流,為了生存與過得更幸福,自學漢語滿語蒙語的當地人越來越多,甚至已有融合當地新入伍的士兵,將其編入本地八旗蒙軍的隊伍。
中亞地區更像一盤散沙,只要把握信仰權,占領是個時間問題;羅剎國,彼得一世還在外求學,現在早已不知在哪兒,大清與羅剎國的邊境多年來沖突不斷,未來可能也不一定和平,現在能吞多少是多少。
塔娜也明白,蒙古的強盛對清朝政府不一定是好事,她并不希望國家四分五裂,因此也準備了多個后手。
第一,經濟制裁,讓蒙古對大清的依賴增強,游牧不再是全部蒙古人生存依賴的基礎;第二,宣揚華夏文化加強滿蒙漢多民族間的聯系;
最后一個,把明面上的刀送到康熙手上,武力值再強也需要中央集權,暗中的刀則歸二弟胤祉,即便未來她出什么意外,蒙古永遠也是華夏的一部分。
塔娜其實對于這個一開始并沒有那么多的關注,問題在每每和馬佳蕓蘭談到某些事情時,額娘的眼睛總是不經意流露悲傷遺憾等多種負面情緒。
這些情緒其實很少在馬佳蕓蘭身上看到,讓他們不忍多問。
但在反復幾次后,她和胤祉他們都能夠猜測到一些東西,也大概明白額娘的執著為什么包括海外,更加支持額娘的事業。
既然額娘說“落后會挨揍”,那么他們會讓這一片土地走在全部人前面,完整的、驕傲的、自豪的。
正因這些措施與種種后手,讓康熙在面對蒙軍博爾濟吉特率領的團隊闖入前三,還坐得住,也是塔娜回予他的安全感。
當然,他還是希望最終勝利者仍舊是滿人主領導的團體。
而這不得不看剩下兩個。
其中,瓜爾佳氏與赫舍里氏聯手合作并不讓人驚訝。
瓜爾佳氏在奪嫡中的選擇只有效忠當今皇上與支持太子兩條路可走,即便他們想走就走別的路,其他皇子阿哥們也不敢收,這可是皇上為太
子選擇的母家。
雖然瓜爾佳氏常常在兩條路上左右搖擺,與赫舍里因為這個有不小的矛盾,但他們身上仍然不可避免都天然地帶著太子黨的標簽,面對外敵時,聯手合作當然是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