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尚在接受編著天下大典的差事后,沒多久元鴻也參與進來,神昭大帝直接冊封了對方文圣的稱號。
朝中有官員聽說了此事,還跑來問柳尚,“你為帝王之師,才學亦不輸學師元鴻,陛下何以封他而不封你為文圣”
這人明顯是在搬弄是非。
柳尚和元鴻等人皺眉。
古古笑說你們猜柳尚是如何回答的
柳尚冷哼一聲,板起了臉,表明自己對這等搬弄是非之人的不屑。
元鴻不假思索“柳學侍當不會聽信此人挑唆。”
他的語氣是篤定的。
雖然他未曾與柳尚打過交道,但憑古古先前的描述,和對方能名垂青史、成為二十八功臣,為天下做的貢獻,元鴻就信他非是輕信小人之言的人。
古古看了幾眼評論區的答案,多是信柳尚為人的話,笑了。
柳尚答曰元師弟子散布天下,不拘一格,廣傳學識,聞其門下弟子又多為賢明通達之輩,所耗心血非我能及;吾之一生能做成這一件事,教好一個弟子,便已足矣。文圣之名,舍他其誰
這胸襟之廣闊,叫人佩服
聽著周圍宮人小聲的贊揚,回想起在那段歷史中,自己亦教過蕭臨淵一段時間學字,施漫雨立在檐下,朱唇淺笑,穿著窄袖簡約官服,身量苗條,比起先前多了幾分婉約和英氣。
她低聲贊道,“柳師風骨傲然,偏就嘴巴臭了點兒。”
引用光幕中后世之人說的,就是死鴨子嘴硬。
明明對蕭臨淵這個英明的帝王是自己教出的學生,心里歡喜的不得了,但就是看不慣對方在學問上太差,多是恨鐵不成鋼誒。
柳尚先是輕笑了一下,后感嘆。
“吾教一人,與元師教導上千弟子,不可比。但吾亦自豪于十一殿下一人,亦可比他弟子三千”
一個擁有此等成就的曠世之君,比起他的三千個弟子到底哪個更難得一點兒
如果讓柳尚選,他愿意一生只教蕭臨淵一人,而放棄教導那三千弟子的功勞。
一個好的君王可以改變一個時代,而一個品德高尚有才能的臣民能夠被世人所銘記,能夠救很多很多的人,能夠濟世,卻無法改變這個天下。
權勢,是世間最鋒利的劍。握劍者,為王,不為臣。
至此,他也完全懂得,為何在那段歷史中,他會寫賦來極盡夸贊一個人,甚至對其多有維護。
因為對象是蕭臨淵,一個值得他付出一切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