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柳尚在自己寫過的那么多篇賦中夸神昭大帝不一樣,元鴻也贊賞他,只是很少在自己的賦文中表露這種感情。相反,和柳尚寫蕭臨淵這個皇帝做的有多棒、極盡夸贊不一樣,元鴻賦文中凡有提到神昭大帝的地方,更多的像是在寫蕭臨淵是個怎么樣的人,實事求是,客觀而冷靜。
所以,這大概也是有人在看過柳尚的文章,再來對比元鴻寫的,總會讓人心里覺得,他是不是對蕭臨淵有什么意見
古古提出疑問,笑笑后作出解釋,有專家和官方給出的見解是,元鴻圣人之心,看待萬事萬物都一樣,再加上他年紀閱歷擺在那里,所以可能比起柳尚這個半師半臣的人看待蕭臨淵要少些濾鏡。
不過,正是拜他這足夠客觀、平等的態度來看神昭大帝,倒是給我們現代想了解蕭臨淵的人,了一個不同的研究角度。
元鴻是昭元六年去京都和柳尚共編天下大典的,期間嘔心瀝血,伏案工作了十幾年,才算完成天下大典的編撰工作。
前頭咱們講過,神昭大帝登基第二年就開始了科舉制度。第四年,他曾在青槐濟三州大設學堂,普及文化教育,不分男女,不問出身,不收取分文學費,鼓勵提倡百姓讀書。
四年前,他可以因為朝臣反對、自身實力和國力不足等方面考慮,只在這三個州推行這個政策。但是四年后,在大宸國力高速發展下,終于沒有任何人或事能阻礙他要做的事。
昭元八年,他開始正式在全國推行大宸萬民入學制度,讓全大宸人人都能有機會讀書,有學堂可以上。
我們把歷史上的這一年,稱作文、更、之、變
說這段話的時候,古古比任何人都要嚴肅認真,這是他對歷史的敬意,也是對偉人的
崇敬。
景德帝聞言冷哼,卻照舊說不出任何反駁之詞來。
二皇子和太子等人也是反應不一,有不屑,有苦笑心酸。
“十一弟身具大才,不枉后世夸贊。”
古古說起來可能只是寥寥幾句話,但若真要做起來,又豈是一朝一夕就可達成的。
不僅考驗帝王統率全局的能力,還要張弛有度,更要不缺支持他的人手,非大魄力者不可成,可能換個能力平平的君王一輩子也辦不成這事兒。
從政令下達,到真正實現這個目標不是短期時間能達成的,但總要開始做。
六皇子設身處地的想了一下,單論一個開頭就不容易。
不信你讓景德帝現在在朝堂上宣布讓普通百姓入學看看,頭一個站出來的官員會說朝中經費不足,第二個官員會站出來說缺人手,第三個官員會站出來提問若人人都上學去了,那田間的農事該怎么辦
第四個heihei
第五個heihei
總之,方方面面的困難都出來了,但要解決卻很難。
牽一發而動全身,這大概就是古古之前說的,蕭臨淵當政后于各方面都做出改動的原因。
殿下,給謝公子的禮已經偷偷回過去了。”
連瑩霜立在蕭懷身旁,烏發雪裳,頭戴珍珠發飾,溫婉動人,“是那件您親自選出來的碧玉。沒叫任何人瞧見。”
“那就好。”
蕭懷點頭,拉過連瑩霜的手繼續看著光幕。
后者看著他不解的問道,“殿下,何不試探一番謝無念”
看他到底想做什么。
這些時日,每每思及此人,連瑩霜都覺得神秘莫測,心下難以放松警惕,畢竟對方可是有著謀圣的稱號的,與之打交道如何能不小心
蕭懷也知道連瑩霜的顧慮,但他看的很開,也看的明白,“他若有心隱瞞什么,你我自然是試探不出,不如靜觀后續,以免打草驚蛇。”
連瑩霜明白了,遂不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