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在此之前,誰都沒想到,后來的神昭大帝在民間流浪時會過的這么慘吧
苦工、酒樓廚子、街邊賣菜、甚至是乞丐,他都做過。
而殿內偷偷觀看的蕭臨淵,此刻的臉上卻像似有所悟,亦有疑惑。
他和畫面中一開始的姜萬寧一樣,都在疑惑丑丫,好奇她為什么不一樣可要說將這個名字深刻進心房嗎,不,也沒有。
又或許是,他未曾有那段親身經歷。
“桃花盈袖,人間春回,如果丑丫的死是告訴我,不要去管人間事。那,那一枝桃花卻讓我看到,人間,乍冷還春。”
“神明不渡眾生,然,需憐世人。”
和丑丫的相遇是在春天,離別也在春天。
春過,夏至,姜萬寧在橋頭不知當了多久的瞎眼乞丐。
這天,雨中有一把傘出現在他頭頂上方,隨之響起的是一個老婦人蒼老的聲音,她說“孩子,下雨了你怎么還不回家”
家
姜萬寧聞言抬頭,“我沒有家。”
老婦人約莫看著有七十歲上下,頭發花白,穿著粗布麻衣,身形也有些微佝僂,聞言,怔了一下,當她看到姜萬寧閉著的眼睛時,仿佛明白了什么。
她對他說“那你先跟我回家去吧,換身干凈衣裳,等找到你的家人了,再讓他們把你接回去。”
她將姜萬寧撿回了家,給他煮了姜湯,還讓他洗干凈手臉。
姜萬寧像只被人撿回家的小狗,本來的狼狽被洗去,露出遮蓋不住的風華。
老婦人姓唐,今年七十歲,看清楚姜萬寧的臉后也是止不住的夸贊,“唉喲,長得真俊,老婆子就沒見過長的比你還俊的娃娃咧,你爹娘真會生。”
她笑道。
姜萬寧眼睛看不見了,但還是習慣抬頭往聲音的方向看去,明明是面無表情的模樣,此刻卻無端的顯出幾分乖巧、可愛來。老婦人笑的和善,看的出來是真心喜歡姜萬寧。
她給姜萬寧縫補衣衫,袖口下方撕裂出了一條極大的口子,她不一會兒就拿針線給縫補好了。
姜萬寧摸著袖子上的圖案,語氣疑惑,“你在上面繡了什么”
唐婆婆正坐在屋中做針線活兒,聞言笑說,“一枝桃花,也不知你喜不喜歡”
“老婆子是做繡活手藝的,現在老了,眼睛看不清,手藝也大不如前。你這孩子長的俊,偏一身白衣太過素凈,就給你繡了枝花在上面。”
她是個不見外的人,明明不過才相處短短幾天,就和姜萬寧處的像個認識很久的熟人一樣,說完還笑道,“小孩子就該穿的鮮艷一點,別和我個七老八十的人一樣,還要多笑一笑。”
她告訴姜萬寧,之所以搭上那最后一句,應該是她已經發現姜萬寧性格冷淡不愛笑的特點。
姜萬寧并不在意自己衣袖上繡的是花,還是草,他也更像是隨口一問。
只是聽見老人的話,他便隨之問道“我見你這幾天一直在繡東西,早出晚歸,你在賣你的繡品嗎”
“嗯,多少能賺倆錢兒。”
老人說著,手上動作也不停。
姜萬寧問“你的兒子女兒呢”
住在這兒的這些天里,他除了老婦人,就再沒聽到過家里其他人的聲音。
在他問完這個問題后,耳邊明顯安靜下來。
他聽到身旁老婦人發出的細微聲音也沒有了。
“我沒女兒,只有兩兒子。”
“大兒子被當兵的打死了,小兒子”
“不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