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在古代是一個殘酷而普遍的現象;
對于古時的大宸人來說,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人生于父母,自己的命就是他們給的,那么孝順他們是理所應當,哪怕他們要自己的命,那也不過是收回這條命而已,有什么不對的呢
古古搖頭,觀念不一樣,人們的理解也不一樣,這是一個難以被改變的事情。他甚至想,就算他此刻穿越回大宸,和大宸人面對面,他也不見得就能說服他們改變想法,他自己都沒這個把握。
在神昭大帝之前,無論是大宸還是大宸以前的王朝,都沒有過針對這一點在律法上做出的具體措施;換句話說就是,父滅子,默認無罪;而子若弒父,那不光律法饒不了你,周圍的百姓都甚至可能對你動用私刑,聚眾打殺了你都有可能。
古古是看過一些大宸之前的朝代的野史故事的,印象里就有一個因不孝而被百姓聚眾毆打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走出府衙,最后被一石頭給砸死在路上,卻找不到兇手是誰。
一方面是在那種混亂的情況下,就算是有人看到石頭是誰扔的,也不會選擇站出來指認,不會選擇幫一個不孝之人說話,因為扔石頭之人是站在公道大義的一方,而那死去的不孝之人卻并不值得被當時人所同情。
且,還有一句話叫做法不責眾。
所以,那被打死之人,死了,也就這么死了,誰也不用為他的死負責,最后只剩一個不了了之。
所以神昭年間,這條律令得以被推行下去,靠的是王權壓制,而非以德服人,民間多的是不服的聲音;
但法就是法,在古代,一個被王認可了的法令,并被載入律典當中,那么這個國家的所有人今后都只得遵從這個法令,除非,這項法令被從律典中廢除了。
“說來說去,不就是蕭臨淵、白晉緣二人自幼沒嘗過父母親情,所以才不尊孝道嘛。”換言之,就是二人主觀上不懂親情、血緣上的重要,所以才搞出這么一條法令,asquo要天下所有人都變得和他們一樣冷酷。arsquo
有人哧笑,端的是自信優越,這就是他內心的想法。
和他同樣這樣想的人很多,因為白晉緣和蕭臨淵在父子親緣這方面很像,同樣都是為父不喜,所以才能將他人重視的孝道輕視之。
什么公正英明,還不是有著自己的私心。”
“你們說張國公會何時出手收拾白晉緣”
“我猜是快了,這種不孝子,都騎到他頭上來了,他還能置之不理”一人笑道,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模樣,臉上盡是對白晉緣即將倒霉的期待和興奮。
“一個庶子而已,僥幸活著就已是萬幸,還敢回來,不自量力。”
“”
古古看著評論區刷出來的各種評論,看了好一會兒,不言也不語,只是看著屏幕的姿勢從端坐變成了一只手支著下巴,眼睛專注的盯著屏幕上的評論區。
心情從一開始的皺眉納悶,再到后來的懷疑
人生,最后,他悟了。
過了一會兒,光幕底下才有許多人注意到古古沒說話,好像在一本正經的盯著他們的發言看。
有人開始疑惑,古古這是怎么了中邪了
古古盯了屏幕半響,然后,他開口了。
你們
古古的口氣帶著某種猜測,尾音更是拖的有些長。
有人心頭一喜,難道這后世小輩終于意識到他們是活生生的大宸中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