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的荊越是驕傲的,是大事做成的驕傲,是自己第一次完成了當世其他人所不能完成的驕傲,他何以不能驕傲
他自稱天工,又何以不能稱天公
天工荊越當得此稱。
當初荊越讓江利只管去按圖紙修建后面的渠道,天公山的問題交給他來解決。而后,他耗時五年建造出天工九曲通,不負他對江利的承諾。
這也是我國歷史上首個不需人力控制,而是借助水力自助完成需求的裝置。
當時做完這些的荊越,已經六十一歲,已是花甲之年。
然而他這一生,還有一個愿望沒能實現。
那就是身為墨家弟子,每個人都想成功做出的載人飛天器械,實現飛天的夢想,荊越也從未放棄過。
荊越的一生都在研究各種木工器械,直到老來也不肯歇息,也正是這種堅定不屈的工匠精神,給大宸百姓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
但這飛天之夢,不止是荊越一人之夢。
古古翻開桌旁堆著的歷史書籍,找到那一頁,據歷史研究發現,早在荊越之前,墨家就有人研究出飛天鳶,帶人上天,外形類似于咱們現代的滑翔機,可惜是木制的,也不能發電。
最后飛天鳶確實成功讓人飛上了天,但出事的概率也很高。
一個不小心就是機毀人亡,飛上去是實現了,但要想平安著陸卻不容易。
墨家為此研究了近百年,直到到了荊越手里,這項研究才有了推進。
荊越從年輕時起就開始研究墨家先代制出的飛天鳶,一遍遍失敗,直到他死的那年,終于宣布飛天翼的研究,成功了為此,他用了整整半輩子的時間。
古古的頭像縮小,顯示在光幕畫面上的是畫著兩個三角形制式東西的泛黃圖紙照片,這兩個東西外形看著相似,但細看就能發現其圖形上的器械,所制材料似乎不同。
荊越認真的看著圖紙上的兩幅飛天翼圖形,在腦中思索著其中的架構、原理。
飛天翼其實有兩種。左邊這個,是荊越入朝后先研究出來的一款背在背上如同大書包一樣,按動機關就能快速展開如鳥兒的羽翼一樣的機關飛天翼;
而右邊這個則是后來在飛天鳶的基礎上,改進升級出的木制飛天翼。
這兩種都叫飛天翼,但樣式卻是不同的。
通過對其材料和細節處的改良,這款木制飛天翼在當時已基本實現帶人滑翔上天并安全著陸的功能,且還能在飛的時候再負載上一定重量的物品。
當然,也不是沒有飛天和著陸失敗的概率,但比起初版的飛天鳶來說,成功率已經大大提高。
盡管這在古古看來還是相當危險的東西,反正他是打死也不想去試一試的,然而放在古代,能做到這個程度已經很難得了。
且這兩款飛天翼,最早曾在滅神之戰中就已出現使用過,但當時畢竟是研究之初,技術還不夠成熟,所以時有墜機的情況發生。
但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已顧不得太多。
古古用鼠標指出,特別是這款機關飛天翼,也可以叫它飛天鐵翼,因為它的骨架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鐵制成,當時被研究出來不過幾年,要說平安使用的第一人,應該還是神昭大帝。
話題突然被拉到蕭臨淵身上。
他提醒道大家別忘了,歷史上他從定天崖墜崖就是靠的這個東西逃出生天,當然這話是他說的。但主播在此還是要再說一遍,主播覺得不太可能。
這話很有可能是假。
面對古古的又一次拆臺行為,蕭臨淵心中嘆了口氣,他這點子秘密古古是不全扒干凈不甘心啊,墨生的存在他都暴露了。
不是主播不信任荊越,而是這款飛天鐵翼真的研究出來時間太短,而且相墨也沒在史書中記載神昭大帝去沙蕪國前身上背了這玩意兒。
所以任誰來看,蕭臨淵在說假話的可能性都更大。
視線轉動間,蕭臨淵忽然對上屋檐下坐著的人的視線。
崔正手上拿著書,卻很久沒翻動,只表情嚴肅的盯著蕭臨淵看,像是他才是書一樣。
“看我做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