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后,徐鷹也對黃騰兒有了改觀。后來兩人并肩作戰,相處的久了,彼此間的情誼也越發深厚,黃騰兒憑借自身豐富的指揮經驗,在西征軍中的地位逐步提高,慢慢成了西征軍中的主要將領,多次立下戰功。
四年后,當時的西征主將左漳由于年事已高,長期的沙漠作戰生涯更是讓他的身體吃不消,于是他不得不被換下,回朝休養。
這么一來,當時西征主將的位置就空了下來,而他推薦的后續主將人選有兩個,一個是徐鷹,另一個就是黃騰兒。
但這兩人都是驍勇善戰的將帥之才,所以選誰為主將,這讓他很糾結。
于是最后他干脆將兩個人選都報了上去,讓皇帝來做決定。最終圣旨下來,神昭大帝選定的黃騰兒來繼續擔任主將,并封他為征西大將軍,而徐鷹則為副將,兩人共討西征事宜。
這確實有故意抬高黃騰兒的身份,來讓他有足夠的分量坐穩這個位置的意思,但也有黃騰兒那些年立下的功勞在里面。
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別說數年的戎馬生涯,就是上過戰場一天,也是值得讓人尊敬的英雄。
無關將軍與小兵的分別。
而選黃騰兒的原因,先前古古也說了,再往后的故事,那就是兩人合作起來嘎嘎亂殺的熱血橋段了。
黃騰兒上任主將后,那打法就比左漳在時更野了。
有多野呢古古用了這樣一段話來形容,西征七年,大宸統一了當時的整個西境,包括樓蘭等在內的十七個西域古國,都先后臣服于大宸。
然,有半數以上的國家是黃騰兒當主將時三年里打下的,他和身為副將的徐鷹兩人配合默契,又互相信任,戰場上一個主攻,另一個輔助,一方近戰,另一方就施行遠攻。
再者,徐鷹的謹慎和黃騰兒的狂野也形成了互補,這真是天生的搭檔啊。
古古想到的是歷史上,這兩位率軍打西域時留下的傳奇戰役,所展現出的戰略方法便是和他說的差不多。
而此時也在大宸京都聽直播的左漳撫著胡須,“唉,老了、老了,這些個殺才、將星,我老人家是比不過嘍”
而此時,表露身份被大宸士卒帶回城的黃騰兒等人,坐在堂屋里,和對面的守將進行著艱難的對話。
他們幾人中唯一懂大宸話的就只有一個人,黃騰兒想說什么得靠沙白翻譯,而對面大宸之人說了什么,也得靠他翻譯過來才能懂。
黃騰兒我到底為什么不早點學會大宸語言
我恨
最后,便是這神昭五將的最后一位了。
槍神江修。
古古說道這位,應該是與楊宏性子最相像的一位,但他比楊宏又多了一份敦厚、淳樸,就像就像堅實可靠的盤石一樣,
于風雨中亦可不動如山,也不愛訴說自己的功績,為人低調,最后更是走上了楊宏所不能選擇的另一條路。
俠客之路。
也是二十八功臣里,唯一一個于功成名就之時亦然決然辭官歸于鄉野的人,此后長槍作伴,行走天涯,老來后又歸隱田園,過上了閑看院中花開花落,天邊云卷云舒的生活。
楊宏或許年輕時也曾與他一樣,有過一顆仗劍走天涯的心,但最終,他還是要回到高門楊氏中去的。
因為,那是他割舍不掉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