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想想看,當他發現他孫女不見時,最能聯想到的結果是失蹤嗎
不是,是死不見尸。
最大的可能是和他的那四個孫子落得一樣的結局,只是她沒有死在居廣眼前罷了。
古古心情沉重,呼出一口氣,當居廣看著自己的親人一個個死去,最后連自己苦苦守護的孫子都要淪落成他人口糧,最小的孫女也失蹤,生死不知。他內心該有多么絕望憤怒、悲傷、不甘險些壓垮這個老人。
古時的生存環境之惡劣,是我們現代所無法感受的,但史書可鑒居廣的憤怒和悲傷,他至死不能原諒。
也就是從那一天起,居廣變了,他決心向這個腐朽的王朝復仇向這個吃人的世道發起反抗,向那高坐在王座之上卻不顧百姓死活的帝王展開報復
光幕底下,不少人紛紛停下了手中的動作。
這一刻,不止是普通百姓,眾多的官員和世家中人也是一時間怔住。
古古的這一番言論令不少人覺得驚愕,也有人心中不禁咯噔一下涌現出緊張。
他恨透了大宸皇室他不知道自家的悲劇是由誰造成的,是他生而貧窮的命運、是皇帝
暴政下導致的結果還是他的弱小、他的老實、他的生不如人
古古翻開手中筆記,其中一頁上寫著的正是史書上居廣曾留下的言論。
遠望倉山諸地荒,肅虎出林問蒼茫
天下無有安民地,一統八方御新朝
在光幕底下,無數人驚駭的表情里,只聽古古的聲音從頭頂傳來,響徹整個大宸。
居廣想要造反
他不再相信所謂的命運,他要翻身,他要反抗,他要建立新朝,他,要做那萬萬人之上的皇帝
光幕底下,不少人口中發出驚呼。
那一年的居廣,已近五十歲高齡。這個在田地間勞作了大半輩子的莊稼漢子,他的怒火一旦被點燃,便成燎原之勢。
居廣雖沒讀過一天書,但他就像是天生的領袖,統籌能力和智謀都不缺,一呼百應很快就引得人跟隨,落草虎頭山,后不出一年暗中拉擾隊伍,很快就從一支散兵游勇漸漸發展成了近千人的規模。
當時各地的起義隊伍,大大小小起碼有十幾支,但比起其他揭竿而起又很快被朝廷鎮壓的起義軍來說,居廣無疑是其中最聰明的一個。
他知道槍打出頭鳥的道理,也知道欲成大事,必得先沉得住氣。
所以哪怕他再痛恨皇室,也約束著自己手底下的人,選擇躲起來猥瑣發育。甚至幾次從蔣明橖的掃蕩下逃過一劫,就像一匹躲在暗處狡猾又狠厲的狼,只等時機成熟就出手,然后,一擊必中。
蔣明橖聽著古古對此人的描述,臉上的散漫之色漸漸淡去,多了幾分認真。
直到景德四十三年,十二皇子等人逼宮謀反,居廣這才暴露在蕭臨淵面前,登基后他就將人調到自己手底下盯著。
否則居廣還在悄無聲息的茍著,后期他的實力會成長到什么地步,還真不好估量。
時勢造就英雄,英雄攪動時勢。大宸皇室失了民心,致使天下大亂,群雄逐鹿,若當初蕭臨淵沒有回來,息帝之后,又是由誰來坐這皇位
古古這話,聽得不少人冷汗流下來。
一個快五十歲的農民,能有這么大本事
有人不屑譏笑,“危言聳聽哪怕朝局動蕩,要掃滅居廣這伙雜魚還不是輕而易舉之事不說其他朝堂諸公,光是一個蔣明橖就不是居廣能夠對付的。”
看到這類評論,古古沒有急著辯駁,反而笑了,也是才想起來,自己可能說漏了一點。
你說的對,論帶兵打仗,種了半輩子地的居廣哪有蔣明橖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