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古時周禮,大宸之前的王朝實行分封制,天下小國林立,諸侯王多不勝數。
憑什么最后一統天下的是大宸呢古古語帶疑惑的拋出疑問,又認真說道,這,大概就是當時戰敗國之人內心想說的話,他們覺得不公平。可是沒有辦法,他們的國家已經敗了。
且,神昭大帝當時一統語言和文字等詔令也讓那些戰敗國的人覺得不適,就像是習慣了待在某處環境的人,你把他拉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下,逼著他去學習新的語言文字、生活習慣,盡管這是為他好,但這也會在原來戰敗的基礎上更加加深了一些人的反感心理。
打下領地并不意味著就能統治這片領地上的人,只有收服了人心,這片土地才算完完全全稱做大宸的領土。
古古的話令不少人腦中一個激靈,深以為然,別看古古不正經的時候每說一句話,都叫人氣的想打他。但這家伙,又總能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說出一些足夠叫人驚艷、發人深省的話來。
但百姓其實大多時候并不在乎坐在皇位上的人是誰,因為那離他們的生活太過遙遠,他們的日常基本都是圍繞柴米油鹽、一日三餐,一年的收成如何、今年存下多少銀錢、家中子孫有沒有出息、他們有沒有機會改換門庭,關注一下朝庭政策,皇帝是誰,重要嗎
古古覺得,不重要。
誰能給他們吃飽飯,過上好日子,他們就認誰當皇帝。
大宸在打下新的領土后,善待戰敗國的百姓,戰時不擾民眾,戰后積極安撫,待遇與大宸本國百姓無異。所以大多數人在自己的國家亡后也是繼續過著自己的日子,有人心生無奈但選擇認命,但有人卻不死心,選擇走上復國這一條道路。
那段時期的史料記載并不多,因為鬧出的大的動靜不多,從側面也反映了,當時的百姓并沒有多少人愿意加入復國的隊伍中去。
昭元十五年,那是陳聞達剛當上外典司副司使沒幾年的時候。
一次,他帶人途經宇州,也就是昔日戰敗國西宇的舊土上。
夜間,他們一行人在一家客棧中休息,陳聞達半夜睡不著出門去找人下棋,然后就看見客棧中有人偷偷溜出去,行跡可疑,他好奇就跟了上去。
一路跟著那人來到一處隱蔽的小院外時,陳聞達就見迎出門來的一伙人中,有個人赫然就是曾經的西宇王室子弟周成豐。
陳聞達作為外交使,曾與之有過一面之緣。見是他,心里就更好奇了,也對這些人大半夜不睡聚在一處的事起了疑心,就偷偷跑去偷聽。
誰知,正好就叫他聽到這群人正在商議明天煽動百姓奪城的事,還說要復國。尤其是當聽說他們手下已經聚集起一批人手,就偽裝成山外的小股山匪隨時可以起事時。
陳聞達那是嚇了一跳,趕緊跑回去搖人
然后這群人不等見到第二天的太陽,就被他連夜帶人秘密丟進了大牢。主打
的就是一個快準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就把這群人搞事的苗頭掐斷。
古古說到這樁大事兒時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是半點不緊張,還有閑心調侃,你就說這陳聞達的運氣強不強吧,隨便找個客棧住宿都能和反賊住一窩兒去。
大宸眾官員并不想回答陳聞達的運氣強不強這個問題,只想說一句這換成是他們,試問他們誰會大半夜不帶人就出門呀
知道人行跡可疑,還玩跟蹤